首页 > 穿越架空 > 宫斗女配重生后 妙景

5. 银鹊

小说:

宫斗女配重生后

作者:

妙景

分类:

穿越架空

“臣妾/嫔妾给太后娘娘请安,太后娘娘万福金安。”

妃嫔们行礼如仪,鬓影交错,太后已扶着云姑姑的手转过影壁。

当今太后出身清河崔氏,乃是皇帝生母。先帝爷膝下子嗣单薄,太后能在后宫的刀光剑影间平安诞下太子,又将储君抚养长大,足见其谋略。

而今她年纪亦不过五十有二,因春寒薄冷,便在织金袍子外又套了件墨绿缠枝暗金云纹褙子,显得气度沉稳端方。

太后手上盘着一串青玉串蜜蜡的佛珠,不耐烦道地挥挥手,“都杵在这做什么,平身吧。”

众人方起身,自有宫人抬出一张垫着软垫的凤椅,为太后布座上茶。太后施施然于上首坐下,韩妃便耐不住性子,抢先道:

“太后娘娘,今儿可有一桩稀奇事。早听闻嘉妃姐姐最是体恤下人,今日一见果然不假,连伺候她的素心都有脸面插戴点翠首饰,倒把咱们好几个妹妹都比了下去!”

闻言,太后抬眸,打量了一眼昂首立着的嘉妃同她身后低眉顺眼的素心,微不可察地皱起眉头,“端午夏祭的章程还没定,你们倒有闲心在这儿攀比衣裳首饰。”

韩妃面露得色,嘉妃却犹自气定神闲,只抬手扶了扶鬓发上插戴着的宫花。

殿内气氛有片刻凝滞,皇后愧道:“是臣妾失职。”

见中宫都出声打圆场,太后抿了口茶水,她身旁的清云姑姑便出列道:

“依照宫规,宫女不得佩戴点翠、烧蓝、累丝工艺的首饰。素心姑娘穿戴逾矩,还请往宫正司领罚。”

闻言,嘉妃扑哧一笑,不慌不忙地取下素心发间那支簪子,捏在指间盈盈转了个圈。

“还请太后娘娘细观,这哪里是真正的点翠?”

说罢,嘉妃小指上的护甲抵住簪头,在那喜鹊的羽毛上轻轻一刮,靛青颜料下露出银白底色,“不过是拿银胎作底,用靛蓝混着螺钿粉染的,取个颜色罢了。”

众人这才发现,那支“点翠烧蓝”银簪上的根根翠羽并非真正的翠鸟羽毛镶嵌,而是用蓝绿颜料漆涂在银制簪底上。

太后眉心微动,嘉妃察言观色,笑道:

“太后娘娘一向推行节俭之风,端午典仪将近,年年都要给宫人官眷们赏团扇、夏服、香囊。若是衣衫首饰皆能仿效此簪,想些巧宗,必能节下好大一笔开支。”

后宫众妃,喜豪奢者以嘉妃为首。如今她主动让步,欲行节俭之事,太后自然乐见其成。她把玩着手中佛珠,须臾,展颜笑道:

“后宫有此贤妃,实乃李朝之幸。”

见得了太后首肯,嘉妃顿时喜笑颜开,福身道:“臣妾愿替太后娘娘分忧。”

这便是明晃晃地请权了。

往年宫中大小节典多由德妃一手操办,见嘉妃如此高调地主动请缨,德妃插话道:

“端午毕竟是大节。嘉妹妹此举高义,可未免有以次充好之嫌,臣妾恐怕伤了皇家颜面。”

嘉妃冷哼一声,“慕容氏世代皆为后族,自然不晓得何为国之大体。眼下李朝南征,乃是继前朝未竟之功,兴国安邦的大业。臣妾母家世代为国效力,父兄此刻皆在沙场拼杀;臣妾常伴陛下左右,亦见陛下为军费之事殚精竭虑。”

她面带得色,抬起眼角,扫过在场神色各异的众人:“这些妆饰上的体面,哪里比得上收复南疆失地——大计若成,那才是真真的扬我国威!”

萧氏乃是将门世家,嘉妃搬出家国大义,在场诸人皆噤了声,就连韩妃也识相地闭了嘴。

而她话中明晃晃的“后族”二字,仿佛一个又脆又响的巴掌,倒连凤椅上的皇后同太后都讽刺了进去。

世人皆知慕容氏只有后宫的女人,没有前朝的男人。慕容家几代子侄皆没有争气的,如今只剩下一顶靠恩荫袭来的虚爵,甚至于同为依靠女人裙带谋求皇恩的“后族”,慕容氏尚不如太后出身的清河崔氏,好歹在文官中还有些自己的势力。

——是以哪怕慕容韫将六宫管理得再出色,亦无法撼动崔氏之势,只能屈居德妃之位。

听着嘉妃的慷慨陈词,德妃垂眸,嵌满米珠的护甲抚过鸾椅扶手上精雕细镂的羽纹,唇角勾起一个意味不明的笑。

“妹妹高见,有东汉明德马皇后之风①,做姐姐的倒是自愧不如了。”

形势对嘉妃已是一片大好,德妃亦是能屈能伸,转而便向太后进言:

“臣妾来时还在发愁端午赐给命妇们的团扇造价太高,若依着嘉妹妹的法子,不若把檀木柄换成湘妃竹,缂丝扇面改成绢布的,倒能省下三成开支。”

淑妃也凑趣儿道:“香囊亦是年年都要做的。臣妾回头便叫尚功局琢磨琢磨,能否将香囊里的贵价香料换些价廉物美的,有个驱虫辟邪的好意头便好。”

太后捻着念珠沉吟片刻,褪下腕上的那串蜜蜡佛珠:“哀家这串珠子是去年生辰时皇上请灵隐寺大师开过光的,嘉妃拿去让尚宫局的人瞧瞧,便改作端午祭礼的佛前供器吧,亦算哀家的一份心意。”

这便是拍板放权了的意思。

嘉妃又惊又喜,福身盈盈道:“臣妾定当尽心。此珠得太后娘娘福泽滋养,供在佛前,佛祖定然感念咱们的诚心。”

太后笑道:“你这孩子,惯是嘴甜。”便回身对皇后说:“此次端午祭礼,便由嘉妃操办,德妃、淑妃都是宫里的老人了,萧氏若有什么疏漏的,你们也从旁帮衬一二。”

又提点皇后,“你也跟着学一学——往后闺阁廪赐,宫掖诸事,还是要还政到你手上的。”

众妃恭敬应是,又絮絮地商议了些端午夏祭的经办事宜,端的是幅后妃和乐,融洽安宁的景象。太后不禁欣慰道:

“皇帝的后宫有你们这些得力贤惠的,哀家尽可以放心了。”

嘉妃娇声道:“有太后娘娘您这根定海神针在,臣妾们怎敢不尽心呢。”

“你这猴儿,嘴巴抹了油似的滑头。”太后扶着云姑姑的手站起来,“哀家礼佛的时间到了,你们见过皇后,若无事,便也早些散了吧。”却是半点没提到新入宫的八位佳丽。

原因也很简单——新进宫的低位小主们,还不配向太后单独请安,她老人家,也没有那么多精力,一一分给满园的莺燕。

说穿了,这后宫也不过是座皇家的大宅院。皇后是主母,主位娘娘们是有头有脸的姨娘。至于不计定数的小主们,不过是皇帝屋中的通房侍妾。

万千花蕊,只是寂寂深宫中体面些的玩物罢了。

老太君没有闲情一一关照儿子院中的玩意儿,主母姨娘们却不得不将这些年轻貌美的女人放在心上。送走了太后,皇后便吩咐道:

“新入宫的诸位小主出列觐见吧。”

八位丽姝便盈盈站起,按位次高低分作两列,分别以徐贵人、容才人为首,依照着尚仪局培训好的礼仪向皇后行叩拜大礼:“嫔妾给皇后娘娘请安,皇后娘娘万福金安。”

皇后身边的引导大太监张德顺扬起拂尘,引导诸位小主依次向淑妃、德妃、嘉妃、韩妃见礼。

太后为扶持继后,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