蛇瓜种下后,棠棠每天起床的第一件事就是看看蛇瓜的长势,每隔三四天,她就用一个水瓢舀水把菜地给浇湿,一开始就是手指长短的芽儿,慢慢长成了瓜苗,再然后蛇瓜的藤蔓攀爬上架。
六月份,老苏家吃上了第一顿清炒蛇瓜。
这蛇瓜吃起来口感清甜,肉质脆嫩,清炒、凉拌、煮汤都好吃。
只是再好吃的东西连着吃也会腻,这蛇瓜一根就能炒上一大盘,而且结瓜结得很快,整个夏天,老苏家的饭桌上就没断过蛇瓜,导致后来棠棠看见蛇瓜连夹菜的力气都没了。
一连吃了三个月蛇瓜,终于熬到了九月份,淅淅沥沥的一场雨过后,天气稍微凉快了不少,1964年的秋季学期也开始了。
苏家就剩下苏觉胜和棠棠两个小孩没上学,等九月份他俩也要去上学了,早在前几天,喻娟芳就用一堆碎布头给勾了两个花布书包,一个是苏觉胜的,一个是棠棠的。
虽然苏会民说要送棠棠上学的时候,喻娟芳在旁边泼了好一盆冷水,但对于棠棠上学,喻娟芳还是同意的。
想到今天就要开始上学了,棠棠心里有股说不出的激动。
天蒙蒙亮,她就从床上爬起来了,换上一套黄色碎花的衣裳,两手并用,把头发给编成两个马尾辫,村子里有不少女孩子都剪了刘海,棠棠没刘海,一来是不习惯,二是她自己也不会剪,怕给剪毁了。
不过她眉眼精致,额头饱满,剪了刘海反而不如直接露着额头漂亮。
她知道当初自己留在了瓦罐村,她是不会有上学的机会的,是因为舅舅和舅娘,她成了老苏家的女儿,才有了读书识字的机会。
早饭是稀稀拉拉的碴子粥配老咸菜,出门前,喻娟芳给棠棠和苏觉胜的口袋里各塞了两颗糖,“既然去上学了,就要好好念书,争取学出个人样来。”
喻娟芳给他把错位的扣子给重新扣好,神色平淡的嘱咐了一句,“觉胜,你是哥哥,在学校要照顾着点妹妹。”
“娘,你放心,我绝不会让人欺负棠棠的。”晒了一个夏天黑黢黢的苏觉胜挺直了身板,颇有几分小男子汉的气概。
棠棠虽然想说自己根本用不着人照顾,但心里还是感觉热乎乎的。
从家里到村小学就半里地的路程,榆槐村有差不多五百户人家,姓氏比较杂,在榆槐村小学上学的基本上都是本村的孩子,除过几个邻村的,一年级的教室里坐了差不多二十个孩子。
带一年级的是一个姓田的女老师,田老师是个邻村人,脸有些圆手指也是胖乎乎,分发课本后,老师拿了注册的名单清点人数。
“苏觉胜”
苏觉胜马上从椅子上站了起来,声音洪亮,“到!”
“田雯雯”
棠棠前排的女生站了起来,“到。”
“孙想蓉。”
一个穿着红色碎花的丹凤眼女生站了起来,“到”
……
田老师看了眼名单,念完了最后一个名字,“苏新棠。”
棠棠感觉自己的名字从田老师嘴里念出来字正腔圆的普通话更好听了,她从椅子上起来,“到。”
今天是上学第一天,所以也不讲课,上午就发了书,任由学生们在教室里吵吵嚷嚷就过去了,有家里住得近的就赶回家里吃了饭下午再来上课,棠棠他们离家倒是不远,但一般情况下老苏家中午是不做饭的,回去了也是冷锅冷灶。
棠棠犹豫着要不要回去,就听见觉胜哥哥说,“家里橱柜说不定还有昨晚剩下的黑馍馍,咱们可以回去烤了吃。”
苏觉胜早上也只喝了两碗稀汤,在教室里坐了一个上午,早就消化空了。
棠棠觉得这主意不错,兄妹俩回了家,果然在橱柜找到了馍筐,里边还剩下的两个硬邦邦的黑馍馍,苏觉胜烧火,棠棠负责热馍馍,她把馍馍切成厚片,给馍馍片沾上盐水后再放进锅里煎一煎,这样热出来的黑馍馍不仅软和,吃起来还有一点咸味,也没那么噎人。
吃完黑馍馍后,棠棠又喝了一大碗水,赶回小学正好开始上下午第一节课。
下午上课之前,田老师给他们先讲了一遍课堂纪律,如认真听讲,积极回答问题,发言要先举手,得到老师允许后再说话,按时完成作业等。
“今天我们来学习这一首唐代诗人骆宾王的诗作,《咏鹅》。”
“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田老师先念了一遍,然后又带着他们读了两遍这个课文,棠棠忍不住自己又用很低的音量念了一遍,她很喜欢用读课文的感觉,感觉那些字就在口舌间萦绕,读出来的声音也特别好听。
……
家里平时吃油主要是菜籽油,偶尔会买一两回猪板油回来熬了改善伙食,前段时间熬猪油的时候剩下了小半碗油渣,晚上和青菜一块炒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