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莲从一个连上厕所都要结伴而行的城里姑娘,逐渐蜕变成了大队里人人称赞的知青模范。在广袤的田野间,她学会了独自面对生活的种种挑战。
1977年高考恢复的消息像一声春雷,震醒了无数知青沉寂已久的渴望。也让连莲意识到自己的聪明终究有限,虽然这些年她读了不少杂书,但正经功课早已荒废多年。落榜后,她只能暂时放下回城的念头。
1978年政策开始松动,知青返城的消息像春风一样在田间地头流传。
1979年春天,连莲终于拿到了回城名额。这既得益于她这些年来突出的表现,连续五年被评为“先进知青”;更因为她始终未婚未育,这竟成了难得的优势。
然而当她站在记忆中的家门口时,眼前的景象却让她恍惚不已,原来的“家”里住进了一群陌生人。
十年光阴流转,家里人的面容在她记忆里已经模糊不清,这些年既没人给她写信,她也不曾往家里寄过只言片语。
那家人搬去了哪里?虽然时过境迁,但街道上仍有认识连家的老邻居。“石景山筒子楼。”一个老人告诉她。其实连莲也能猜到,这个年代能去哪?无非是单位落实政策分配的住房。京城虽大,真要打听也不是找不到,但她突然就不想了。
她依旧是孤身一人。
街道办以“未婚无子女不属优先安置对象”为由,将她划为“待业青年”,安置在一个大杂院的防震棚里。那不过是个曾经堆过煤的破棚子,墙缝里渗着煤灰,角落里还残留着散落的煤渣。
连莲站在门口,望着这个破败小屋,她在乡下住过土坯房,睡过稻草铺,如今回到城里,竟又住进了这样的地方。
就在搬来的第一天,她遇见了前来献殷勤的陈默。“需要帮忙吗?”他手里拎着个铁皮暖壶,说是家里烧多了开水。连莲一眼就看穿了这个借口,但她没有戳破,只是默默接过暖壶,道了声谢。她珍惜陌生环境里的每一点善意,哪怕她知道背后可能另有目的。
漂亮姑娘在哪里都不缺人追求,尽管这个年代的人们还保持着表面的矜持,可一旦发现姑娘脾气好,那些男人就会像狗皮糖一般黏上来。
但连莲不同——她脾气不好,而且会动手。在乡下那些年,她早就学会了用最直接的方式保护自己。
那些试图对她图谋不轨的乡野无赖,最终都尝到了苦头。有个二流子在田间拦住她想对她动手动脚,被她一铁锹拍向脑袋又捅向下身,再醒来时,某个地方已经没了知觉。“心狠手辣”的名声在十里八乡传开后,再没人敢打这个城里姑娘的主意。
连莲在乡下吃了很多苦才站稳脚跟。有时候夜深人静,她会后悔选择来乡下吃苦,可是生产队分粮食时,她又会庆幸自己的勇敢,脱离了那个冷漠的家。她得到了许多人的帮助,有善良的知青,有淳朴的村民,还有那些献殷勤的青年。
喜欢她的青年很多,她不拒绝他们的热心帮助,但她从不偷懒,依旧会做好自己分内的活。即便有人背后嚼舌根,也不得不承认她能干、能吃苦。
要不说连莲天生丽质呢?即便在大太阳下干活晒得黝黑,等猫完一个冬天,她又白回来了。青年们在她的无动于衷里渐渐放弃,她在村里人嘴里成了“老姑娘”。可出色的容貌又会迎来了新一批的追随者,包括大队书记家的小子,苏满仓。
连莲回城的时候,苏满仓才刚二十岁。她是看着他长大的,甚至还当过他的老师。连莲下乡时已有好几批知青,学校教师的名额当然轮不上她,但她曾给一个要生孩子的女知青代过两个月课。那时的苏满仓还是个拖着鼻涕的小男孩,谁能想到几年后,他会成为追求者中最执着的一个?
连莲对婚姻是没有概念的。从她成年开始,就有不少人想给她说媒,可她看着村里那些结了婚的知青的生活,女人围着灶台转,男人喝醉了打老婆,孩子哭闹着要吃的......这不是她想要的。
没有长辈教导的她,一点一点摸索着长大了。每一次跌倒都是教训,每一次受伤都是成长。
外界不断有人告诉她:“趁早找个汉子搭伙过日子,家庭和男人才是女人的依靠。”
可对于连莲来说,连她的父亲和哥哥这样有血缘关系的人都从来不是依靠。唯一给过她一点温暖的,反而是她的继母,那个生不了孩子的女人。
她能依靠的,只有她自己。
尽管她不确定自己的选择是否正确,但既然做出了选择,她就会一直坚持下去。就像当年义无反顾地报名下乡一样,如今她也毫不犹豫地选择回城。
她回城的时候,村里已经有分田的风声。大家都在传,有个村子已经偷偷把地分了。如果真要分田,她这样的在册知青也有份。有人劝她再等等,说分到地就能过上好日子。
可是,她的人生,真的要一辈子困在这个村子里,在田野间度过吗?她这样的“老姑娘”会永远活在七大姑八大姨的议论里。
有些知青考上大学回城了,抛妻弃子,抛夫弃子,男的女的都有。连莲听的、见的不少。她不评判别人的选择,虽然她也不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但她不想被定义,不想自己做不了自己的主。
乡下的日子虽然艰苦,可对连莲来说,城里的日子同样不轻松。在乡下,至少还有大队根据公分分配的粮食,还有知青点的集体生活;而在城里,她只能靠自己。街道办给的那点安置费,连一个月的口粮都不够。
她很快就在街道办的安排下去了大碗茶摊。原以为这只是个过渡性的临时工作,没想到竟在这个小小的茶摊上惹出不少是非来。
连莲渐渐发现,来卖大碗茶的青年们,除了她,家庭条件好像都不差。这些年轻人大多是土生土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