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秦觉醒神农系统》
因为知道农作物受施肥灌溉天气等因素制约太多,小满有心询问本土的收成,记录下来,以后种植杂交品种时,做个对比。
只是这时代收割脱粒效率太慢,所有人力都投入到其中,没有余力称量出来,给她数据。
等到收割告一段落,土豆根芽也足够大可以移植了。
小满给了系统出品的一粒金豆,让之前的侍卫去官府厩苑租借来耕牛深翻土地。
土豆红薯都是块茎类,种植需要深耕。
此时农业“深耕易褥”的观念已经比较广泛,铁质犁具也已经发展成熟,虽然不如后世机械,多犁几遍也能更好耕作。
外面侍卫们辅助耙碎土块。
小院内小满与煦,扬等几个将容器内浅埋的土豆块茎翻出来,握刀按照根芽分布一块块切开,另有人将土豆切开面沾上草木灰,防止虫蛀。
数百斤的土豆,最后不过种了一亩,折合秦亩四亩。
红薯则是扦插茎叶就能存活的品种,可以等长大一些再剪枝,栽种。
收获完成之后,便是缴纳赋税的时候,秦朝租税征期为五月和十月,正分别是麦子和粟米收获的季节。
到了规定的交租时间,护卫用马车拉着谷物,与一同前往洛阳城邑。
小满与扬等人跟随着一起到治税的地方,看着一麻袋一箩筐的往升斗里倒,不由问:“今年的收成如何?”
这时代作物产量都是以体积算的,升、溢、豆、盆、斗、斛、石等都是计量单位,最著名的便是统一度量衡的商鞅方升。
仓廪中负责记录的吏人与这群护卫也算熟人,毕竟同为吕不韦所属下吏。
况且,这仓廪之中,送来粮食的多,领走粮食的不多。岂能不印象深刻?
嗯,他们作为耕种吕不韦田庄的佣耕,需要依律交税,也作为家臣家将属吏领用粮米。
有时是家臣送到里庄,有时是自己到府库或附近仓廪领取。
吏人握着刀笔记录刻画着,一边道,“今夏降水不足,暑天不蒸,地气不升,许多地方的谷没能成熟,据说多的地方产量减少一半。”
“不过洛邑附近有洛水灌溉,情况还算不错。”
之前脱粒完成,麦子装袋入仓时,小满闲着扫描了一下,经系统换算,每亩麦子产量不到两百斤。
就这还是不错?
小满听着就禁不住瞳孔地震,怪不得商鞅变法时规定每户百亩之田,这要是地少了,就这产量还不得都去讨饭?
回去的路上,小满看着扬起烟尘的道路,问一起乘车的扬,“阿姐,今年有下过雨吗?”
扬回忆了一下,“有的。二月末下过一场大雨,那时你还生病了。”
“后来便只有几次小雨了,不足以缓解干旱。”
“……”
小满看向天空,晴朗,万里无云,“那还得准备浇水啊。”
赶车的接道,“接下来种的粟米豆菽比较耐旱,小主君不必担忧。”
她接下来要大量种植的红薯也比较耐旱,确实不用担心,就算会受影响也会比当前的麦粟产量高不少。
说是不用担心,小满还是将系统翻出来了,搜寻当前能用的辅助浇水的工具。
一个名叫桔槔,利用杠杆原理将水从河里或者井里拉上来,这个时代已经广泛运用。
一个叫龙骨车,也叫翻车。是一种链式工具,一头浸入水中,用手摇脚踏的方式转动,拨片把水从下方的木箱中引上来。
还有一种便是筒车,与之前建造的水碓类似,只需在外轮绑上开口向轴,略微朝外倾斜的竹筒,竹筒转到水下时,开口斜上灌满水。
随着转动上升,慢慢倾斜,水便随着重力向外流出,此时下方置一木槽,便可将水引到田里灌溉。
看完小满一拍手,天工开物真是个好东西,决定了,她制的那些纸张可以为之留一本。
按节省时间木料,当然是在水碓上增加竹筒更为上策,但按方便移动和传播,龙骨车则更为合适。
何况,水碓置于水中,每日不停转动,若要加点东西,还需要堵塞河水,麻烦了点。
虽说此时河流水位下降不明显,可若是万一水流枯竭带不动水碓,也算枉做工。
小满想着先完成龙骨车的制作。去找工匠旦时才知道,他还没收完麦子就已经被征召到咸阳了。
还好他家主业为工匠,耕种不多,在邻里互助下女主人一个人也忙完了。
小满打听了一下,之前熟识了的,帮忙建造水碓的工匠,除了离得远的没有消息,大部分,只余一两个老工带着工匠学徒,支撑着本地工坊。
不幸的是他们也有制作踏碓的工期任务,没法腾出手来给她建造龙骨车。
最后只能看向给吕不韦建造宫室新召集的更役。
软磨硬泡几天后,以一张水泥方子换来,其中的工匠劳役,帮自己堵塞河水,完成水碓加竹筒,和引水木槽的工作。
禁苑长捏着新奇的纸张,翻来覆去,倒横直竖,“小主君,这方子真的能使宫室,坚若铜墙铁壁?”
他早已经听说姬夫人的女儿有个师傅传书,里面记载了许多百工之事,踏碓水碓的应用让一众工匠心服口服。
那已经是他递上请罪加告状的信牍之后了。
不久之后事情就有些怪异了,他递上去那封信牍石沉大海,没有处罚,也没有回复。
当真是不闻不问。
可后来再看,咸阳突然下令让建造踏碓的人赶赴过去,统协工作。
未完成工作没有刑罚,还批准了下一次接着建造宫室的申请,那就是默许的意思。
因此面对这个女童的要求,不敢强硬拒绝,可他也怕若再耽误工期,恐怕下次便没有这么好的运气了。
可当他看到女君拿出的名为水泥的物品的时候,还是忍不住动摇了。
宫室的建造不止大木制成穹顶,还要夯浮土,起高台。底下是版筑,上面是石板石条,如此方能结实。
如果想要美观,还要在石头上拿凿子一点点雕刻,费工费力。
如今见到一团泥土,随意摆布形状,几个时辰之后就凝固成了需要刀劈斧凿的石块,如何不感兴趣。
小满漫不经心的点头,“当然了,你不都见过了吗?而且这东西还会越放越坚硬。”
“我只取了轻量示范,阁下若能说动工室,要来窑炉,像那样的水泥,每日可出产几千斤几万斤。”
“到时候阁下的工事建造易如反掌,再不用担心逾期受罚。若是能用到咸阳宫室,说不定还能……”
只能说神农系统不愧是神农系统,出的方子是真土方子,虽然一定不能治病救人,但是真土啊,简单好用。
比如造纸术。
水泥那样到十九世纪才出场的,也能因时制宜,推出代替品。
水泥刚发明时的初始材料是石灰石和火山灰,系统给的方子则是粘土陶土器片碎瓷片等材料,加生石灰,石膏矿石经过处理,炒制烘干,碾成细末,混合均匀。
粘土陶器碎瓷片在这都是最基本的生活器具,生石灰也早用于建筑中。
至于石膏,汉代据说用来点化发明了豆腐,还有拿来入药的,言其有清热泻火,除烦解渴的功效。
只是名字形态不同,自然也不缺乏。
刚领到这个奖励的时候,小满并不在意,毕竟她还在挣扎求生阶段,现有的东西都没搞好,没兴趣大兴土木。
但是这东西调性实在太符合大秦帝国了,要是能献给秦王嬴政做驰道就好了。拿去建设骊山也不错,水泥风的陵墓,多拉风啊。
结果现在为了换取一点权利,先给吕不韦用上了,真是糟蹋东西啊。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