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全家提前两年准备大逃荒 今日不上朝

第 33 章 囤货(一)

小说:

全家提前两年准备大逃荒

作者:

今日不上朝

分类:

穿越架空

《全家提前两年准备大逃荒》全本免费阅读 ggd8.cc

第33章囤货(一)

老两口也想不出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

王氏越琢磨,眼泪掉的越多,她实在不愿儿子去服兵役,何况这还不是去边关抵御外敌保家卫国,这是内乱,是民乱,是朝廷不作为!

就这般白白让老大去送命,王氏五脏六腑都揪疼得发慌,不乐意,咋都不乐意!

赵老汉也不乐意,他想的更远,这回征兵是一家出一个,假使日后死的人多了,这缺口谁来填?二次征兵不成?他三个儿子,一回给他征走一个,等儿子死完,是不是孙子继续顶上?

他生这么多带把的,难道就是为了给当官的糟蹋?

“要不咱逃吧?

王氏闻言一惊:“你要去当流民不成?

赵老汉当然不想当流民,可除了逃,他想不到别的办法。

“朝廷千万般不好,它如今也好生生在那杵着,除了咱庆州府,也没听别的地儿有啥大的动乱,我们若是跑了,那可就真成了流民,一辈子回不了头了!王氏急道:“而且连个路引都没有,我们又能跑到哪里去?连县城都出不了!

“躲进山里不行?赵老汉气闷道。

“山里?王氏也上火了,和他说了半日,一个像样办法想不出来,还尽出馊主意,“你是世代住在山里的猎户不成?外围的山,你敢去建房子住?人家站个高点的山头就把你家几口人都数明白了,一找一个准!往深了去,里面不是熊瞎子就是吃人的老虎恶狼,你当自己有多大本事能在深山里过活?赵大根我看你是脑子抽了筋,赶紧伸伸吧你!

赵老汉胸口也蕴着一团火,闻言大声嚷道:“这不成那不成,那你说咋整!

王氏瞪他,赵老汉也瞪她,老两口暗自较了会劲儿,又逐渐冷静下来,继续商量。

“还有几个月的时间,不管咋样,咱先把家里的银子换成粮食,不管是躲山里还是当流民,没东西吃一样都是个死。赵老汉说。

王氏点头,囤粮这事儿从瑾瑜嘴里得知庆州府情况不乐观时就已经在做打算,只是没想到流民手里的屠刀还未落下,朝廷的刀倒是先挥了过来。

老百姓就是这样,生死都在别人的一念之间,瞧着府城大乱他们是逃走了,其实还是那笼子里的鸟,咋扑腾都扑腾不出去。

“时间

紧迫,明儿就让老大带着小宝去镇上,能买多少粮食买多少,尤其是粗盐,这物得多买些,和粮食一样缺不得。银子放在手头也生不出银子来,日后还不知是个啥情况,有小宝在,多少东西都能放下,多囤一些总不是坏事。”

接着他们就算了算手头目前能拿出来的银子,算来算去也就只有卖人参剩下的七十五两,还有那一匣子金物。匣子里的金叶子金葫芦不打眼,就是不知能不能直接和粮铺交易,还是需要先去当铺当成银子?他们没使过金子,对这方面没啥经验。

至于金镯子和金钗,王氏不太敢拿去当铺,她不晓得那些富贵人家的镯子金钗是不是一个花样,若是这两物有啥特征,本就是在镇子前头的林子里挖到的,若是埋金子的人发现东西不见了,他们拿去当铺和自首没区别。

最后是那个长命锁,这物更不敢拿出来,除了大户人家,谁会给才出生的孩子佩戴长命锁?上头镶嵌的宝石,个顶个的贵气,可不是普通人家能打出来的。

所以他们能动用的银子主要还是那七十五两。

秋日要征兵的事,老两口暂时没有告诉家里人,连三个儿子都没说,免得他们心乱,想东想西瞎琢磨,觉都要睡不好了。

夜里,王氏把赵大山和赵二田喊到屋里来。

她坐在床头正给赵小宝擦头发,听见脚步声,头也不回道:“明日你们兄弟俩带着小宝去镇上买粮食,上回卖人参的七十五两银子,我留五两在家,剩下的七十两你们能买多少买多少。”

想了想,她补充道:“多买些面粉。”回头做成馒头或者饼子,顶饱又方便。

兄弟俩点头,买粮是一早就说好的,不需要娘多交代,赵大山知道该咋做:“不叫老三跟着去吗?”

“把小五和丰子带去吧,俩小子长这么大还没出过村子,他们力气不小,能当半个成年人使,也该让他们见见世面。”小五是家里的长孙,老大的第一个儿子,丰子是老二的长子,都是日后要顶立门户的小子,得有些见识才行。

说完叹了口气:“老三明儿要在家打床板子,喜儿闹着要睡他爹亲手做的床。”不晓得那父子俩在私下吵嘴了还是咋,下午喜儿抹着眼泪回来,到家就开始闹腾。

喜儿是家里的小孙子,王氏对他还是很有几分疼爱,当场就允了,明儿让他爹在家给他打床板子赔罪。

“那要不要带上喜儿?”赵大山寻思老三不去,喜儿也不带,三弟妹不会多想吧?小娃子去镇上的机会可不多呢。

“喜儿去干啥

?小屁崽子一个,是能扛还是能背?”赵老汉本就心烦,登时没好气一通骂,“你当是出门游玩不成?就你想法多,比老三媳妇还像个娘们!”

赵大山被喷了一脸唾沫,委屈的不行,不知道老爹哪来这么大火气。他也不敢问,更不敢顶嘴,脑袋都快垂到了胸口。

王氏看得脑壳痛,又叮嘱了几句,随后就把他们兄弟俩赶了出去。

一夜无话。

翌日,天还未亮,赵小宝裹着被子被他大哥背去了镇上。

三个多时辰的山路她睡得喷香,日头高照,赵大山前脚刚踏进镇子,后脚她就醒了。

雷打不动先带她去吃了一碗汤面,赵五和赵登很懂事的拒绝了,坐在一旁啃馒头啃得很满足,这是家里自个蒸的大馒头,他们吃一个就饱了。

赵小宝吃了一半就推开了碗,赵五和赵登很自然地接过来分了,连面汤都喝了个干净。

有他俩在,吃剩饭都轮不到赵大山和赵二田。

他俩蹲在面摊外面啃馒头,不敢占了人家面摊的位置,影响别个做生意。

吃完朝食,付了面钱,赵大山去以前做工的地儿,从一起干过活儿的熟人那里租了一日的板车,一日租金十文,还另给了五十文的押金,不然人家不放心。

他们这次要买很多粮食,家里也没有车板子,只能来镇上租。

赵大山敏锐地察觉到镇上的人明显比以前多,气氛也不似从前那般宁和,他们这个时间点来镇上吃面,其实面摊已经没啥客人了,但面摊老板不像以前那么好说话,不让他们兄弟占地儿歇脚,他说尽好话,人家才答应让两个小子挤一张板凳。

感觉大家伙心神都崩的很紧,脾气也变得更加暴躁。

去到粮铺,这种感觉尤为明显,伙计的态度非常不好,生意往来间争执不断,和买米的妇人为着两个铜板吵得不可开交。

赵大山带着弟妹安静站在一旁,等他们吵完了,妇人攥着米袋面红脖子粗气愤离开,他才走上前:“小哥,我想买糙米和粗面。粗面可还是八文一斤?”

伙计火气有点冲:“涨价了,现在一斤粗面要十二文。”

“十二文这么贵?!”赵大山一惊,粗面原是卖八文一斤,府城才卖九文,镇上的粮铺如今涨价到十二文,足足相差四文,搁以前都能多称半斤了。

伙计最近没少因为涨价的事和来买粮食的客人吵嘴,也不看如今外头乱成啥样,他们从别处运粮过来也是有风险的好吗?四处都在涨价,又不是只有他们一家在涨,他们潼江镇

还算涨得少的。

见他那副惊讶的表情伙计顿时不耐挥手:“不买就走开别耽误我做生意。”

“买咋不买。”赵大山忙道别说十二文就是二十文他都要买娘的意思就是赶紧买能买多少买多少“店里现在有多少糙米和粗面?我要二十两的。”他伸出两根手指仔细看还在哆嗦。

“二十两?!”伙计拔高音量差点因为自己听错了猛地回头“你不会是在拿我寻开心吧?我可没时间和你顽笑!你可知二十两能买多少斤糙米和面粉?”不是他看不起对方好吧就是有点看不起这人看穿着就是从乡下来的泥腿子一股子“一文钱恨不得掰成两半花”的模样眼下张嘴就是二十两逗他玩呢??

就连镇上的百姓买面粉顶了天也就是七八斤的买一趟花个百十文都是顶顶阔气的客人了。更多的客人一次就买一两斤回家蒸馒头蒸小些一斤能蒸八九个一天三顿的吃都能吃上个足足两日。

眼前这个汉子张嘴就是二十两的买卖他不会不认识银钱错把二两当二十两吧?!

伙计都不想搭理他了赵大山却不乐意了

赵大山见过猎户人家就是这么个活法。

他们住在山里有本事的在深山本事小的在外围猎户没有田地还有很多人连户籍都没有就是个黑户这种人连山都不敢出被查到是要被抓进大牢里的。而且住深山的猎户本事大他们敢猎狼猎熊一块上好的狼皮就值不少银子别看猎户娶个媳妇都困难其实人家的家底很厚实。

当然皮子也用不着他们亲自出来卖他们有固定的交易渠道。

赵大山假装自己是个猎户伙计上下打量了他几眼看他身高八尺有余一身鼓囊囊的腱子肉面目凶悍还真像个以打猎为生的猎户。

他信了。

猎户也有村子独门而居的只是少数毕竟深山危险人多可以互相帮衬没人会和自己的小命过

不去。

住在外围的猎户还罢,这种都是有点手艺,家中父兄是猎户,吃的是祖传这口饭,但本身还是良民,没准山下还有地。深山的猎户则不同,他们可能是在外面活不下去或得罪了人,逃命躲到深山里,繁衍个一两代,子子孙孙都是黑户,这种人对律法没啥敬畏心,得罪了他们啥事儿都干的出来。

伙计不知面前这个汉子属于哪种猎户,但无论是哪一种都和他没关系,既然他来买东西,那卖他就是。

做生意么,卖谁都一样,只要你付得起钱。

“糙米可也涨价了?赵大山问。

伙计都不敢冲他翻白眼了,点了点头:“涨了三文,现在卖八文一斗。

“店里大概有多少斤粗面?

“千百斤是有的。伙计还是忍不住偷偷翻白眼,真是人不可貌相,这还是个大客户啊。

赵大山就开始默默掐着手指头算账。

一斤粗面十二文,一千斤就是十二两;糙米八文一斗,一斗十二斤,十斗为一石,一石就是一百二十斤,糙米一石八十文;这是糙米和粗面的价钱,精细白面和大米不敢买,也买不起。他们家人多,一斤粗面蒸馒头,普通人家蒸小些能蒸八九个,他们家一斤粗面粉只能蒸三四个,个头得大,不然吃不饱。若是紧巴些,一顿一人起码得吃一个半,更不提敞开吃,那是三四个都能塞下。

蒸包子要好些,妇人家吃的那种小包子能蒸二、三十个,不过这种包子汉子一顿就能吃十几个。

一千斤面粉,他家十几口人,算下来其实也吃不了多久。若是放开造,他觉得自己一顿就能造一斤的粗面,还有爹和老二老三,底下五个小子,个顶个的能吃。

敞开肚皮,一天十斤粗面也不是吃不完。

当然,这不是照吃饱来算的,他们家的饭食一般都是半粮半菜半汤水,也不可能顿顿吃馒头包子饼子,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乡下泥腿子,三五日能蒸顿馒头吃都是日子过得顶舒坦的人家了。

赵大山琢磨一千斤面粉能顶个一年半载。

糙米就更不用说了,买粮得按照吃饱肚子的量来算,但实际舀米下锅时那是抖了又抖。

一石糙米八十文,十石就是八百文,八钱银子,赵大山想多买些。糙米虽然难吃,但吃了大半辈子也习惯了,总比饿肚子强。

他还想买它个几十石呢,但只能想想,粮铺也没这么多存粮,有钱人都有庄子,在乡下也有地,把地给族人种,每年族人会给他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