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言情 > 你奉天靖难,我开局造反 南山有龙

第161章 会试榜单

小说:

你奉天靖难,我开局造反

作者:

南山有龙

分类:

现代言情

《你奉天靖难,我开局造反》全本免费阅读 ggd8.cc

黄淮将奏疏呈上,朱允熥却看都没看。

“这个稍后再说,黄卿家,该放榜了吧!”

“启禀陛下,明日放榜。”

“榜单带了吗?”

“带了。”

黄淮拿出会试榜单,上面密密麻麻,共有三百个名字。

朱允熥将奏疏放在一旁,拿过榜单,只看了一眼,眉头微微皱起。

第一名,竟然是白鹿书院的学子,文韬。

这家伙不会大闹公堂,被下了大狱吗?

顺着名单看下去,一直到最后,并没有徐晖、谢芳这两個名字。

此二人已经进入科学院,就算落榜,将来也是前途不可限量。

可是,通过几次接触,朱允熥认为此二人文采还是不错的,就算考的再差,至少也该有个三甲同进士,怎么也不至于落榜啊!

黄淮看到朱允熥脸色有些变化,便问道:“陛下是否觉得哪里不妥?”

“朕没有看到考生答卷,怎会知道哪里妥不妥?”

“请陛下放心,从考试到阅卷,全部严格管控,保证为朝廷挑选的学子,全都是栋梁之才。”

“你这栋梁之才……会不会有些儿戏?”

黄淮不动声色,问道:“陛下可否明示?”

朱允熥缓缓说道:“卿家点的这位会元,如果朕没记错的话,应该还在上元县大牢呢吧?”

黄淮点点头:“此人只是做事有些鲁莽,但品行不坏,且文采斐然,话说回来,朝廷之上,若遇到不公事,本就需要这种仗义执言之人。”

朱允熥再次拿起名单,这次重点查看生员的籍贯。

没想到,看完之后,更加恼火。

三百人几乎全部来自江南一带,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五个省份尤为频繁,几乎占据榜单八成以上。

突然之间,朱允熥想起一件事,洪武三十年,曾出现过一次南北榜。

当时取的名单全都是南方学子,朱元璋只得增补一张榜单,选了六十名北方学子,以示公平公正。

没想到,这种事又被自己赶上了。

“黄卿家,你不觉得这份名单有问题吗?”

黄淮早有准备,说道:“臣愚钝,不知陛下说的问题在何处。”

朱允熥皱眉道:“你自己看看,榜单上学子的籍贯,几乎全都集中在江南一带,这正常吗?”

黄淮说道:“启禀陛下,考卷是要糊名抄录的,阅卷之人只看文章,并不知晓考生的姓名籍贯。至于陛下说的不合理,江南富庶,世家子弟比较多,而北方刚刚经历战乱,学子较少,臣以为没什么不妥。”

这番解释倒是无懈可击,朱允熥一时也难以反驳。

可是,事实果真如此吗?

可想而知,明日放榜,将会引起什么样的反响。

北方和偏远地区的学子,他们本就读书不易,千里迢迢来京城赶考,带着一腔热情,却只能落寞离去。

黄淮见朱允熥沉默不言,便告辞离去。

他很清楚,这件事肯定会引起陛下的不满,又如何呢?

历来都是如此,早已约定俗成,谁来主考也不能坏了规矩。

黄淮走后,朱允熥立刻召见三人上殿,分别是杨士奇、杨荣、韩颓之。

“这是明日即将要公式的名单,三位看看,有什么问题?”

杨士奇接过去,杨荣和韩颓之凑上前,三人共同看了一遍,并没有发现什么问题。

朱允熥问道:“三位祖籍何处?”

三人互相对视一眼,然后,杨士奇回道:“臣祖籍江西,泰和县。”

杨荣说道:“臣来自福建建安。”

韩颓之似乎明白了什么,随后回道:“老臣来自河北,这份名单上,录取生员的祖籍大多来自江南,似乎……不太合理。”

杨荣反问道:“江南多才子,有什么不合理的?”

韩颓之只是笑笑,没有说话。

朱允熥郑重道:“朕召三位前来,是因为朝中百官,朕最信任你们三个,希望你们不要在朕的面前打马虎眼。”

三人闻言,全都是心头一震。

特别是杨荣,此人的所作所为,向来有些偷鸡,如今听闻陛下真的把自己不当外人,竟然莫名有些感动。

想到这里,他率先表态:“请陛下放心,臣定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朱允熥点点头,说道:“考场之上,如何舞弊?”

“啊?”

杨荣傻了,怎么上来就是送命题。

这种事其实大家全都心知肚明,只是,能说出来吗?

韩颓之见状,微笑着道:“陛下言重了,我大明律法森严,考生交卷之后,先糊名,然后由翰林院组织人统一抄录,考官阅卷的时候,看的是抄录的文稿,连字体都无法分辨,何来舞弊?”

朱允熥黑着脸,说道:“朕不跟你绕弯子,你现在回答朕,假如说,你有个门生,想要榜上有名,你会如何操作?”

“陛下莫要拿老臣玩笑,老臣……”

“假如,朕说的是假如!”

“假如也不能这么假如啊,科举乃大明之根基,老臣绝不敢在考场行舞弊之事……”

韩颓之连连摆手,因为……他真的打过招呼。

只不过,那是很多年前的事了,今日陡然被问起,还以为事情被谁捅了出去,顿时吓得不轻。

朱允熥又看向杨士奇,问道:“杨士奇,你来说!”

杨士奇黑着脸,沉默不言。

他只是性格有些耿直,可不是傻。

朱允熥大为不满,问道:“连你都不愿意跟朕讲真话了?”

杨士奇幽幽叹了口气,说道:“陛下息怒,其实吧,韩尚书说的没错,这种事最多是互相照应,不能算是舞弊。”

“你倒是说说看,如何照应?”

“那臣可说了,如果说的不对,还请陛下不要怪罪。”

“别废话,快说!”

杨士奇只好说道:“陛下以为的考场舞弊,无非是贿赂考官、夹带材料、割卷换卷等等,不过,这些行为始终是下策,禁不起查,只要陛下一道旨意,严查所有考卷,所有的舞弊行为立刻就会露馅。”

朱允熥疑惑道:“你的意思是,就算朕下旨重新阅卷,也查不出端倪?”

杨士奇点点头,说道:“就算让锦衣卫去查,估计也查不出什么。”

朱允熥看向杨荣和韩颓之,问道:“是这样吗?”

两人同时点头:“正是!”

朱允熥转向杨士奇:“你继续!”

“是!”

杨士奇想了想,说道:“如果想要在科举上做文章,最大的可能就是泄题,但是,这种事不可能大张旗鼓,更不会把考题原封不动泄漏,只是提前透漏几个关键字。”

眼看杨士奇已经把底裤扒了,杨荣忍不住说道:“如何透题,透给谁,也是有讲究的。”

朱允熥没好气地说道:“卿家说说看,如何透题?”

杨荣便说道:“官员背后都是世家大族,自然要照顾一下自己族中子弟,其次,就是约定门生。”

科举制度发展到明朝,已然形成了新的门阀。

洪武初年人才稀缺,选拔制度问题比较多,从洪武中后期至今,科举制度逐步完善,整个朝堂的官员基本都是进士出身,特别是居高位者,几乎都是庶吉士。

从而说明,科举成绩越好,以后的官途也就越坦荡。

这也造就了一个新现象,叫做投资考生。

地方上的富绅大户会资助有能力的学子,这些学子他日如果金榜题名,走上官途,便可以回馈家族,从而实现双赢。

同理,朝廷的官员也会提前物色考生并收为门生,将来成为自己的官场助力,这就是约定门生。

主考官最有机会暗箱操作,他们可以资助自己看好的学子,也可以直接收纳已经颇有名望的青年才俊,而这些年轻人通常都是没什么背景,能攀上京城的大官,自然求之不得。

接下来的事就好办了,主考官可以暗示他们题目,甚至通过在试卷上约定暗语,让他们直接上榜。

这样的约定门生已经是半公开的事情,很多名臣都涉及过。

因此,不管身居何职,只要能做一次春闱主考官,必定名望大增。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