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一周都没见到钱霆,连带着校外的混混都少见了。
再遇到钱霆时是在一次大课间,他脸颊明显瘦了点,见到李斯年的目光还是愤愤,但到底是连口头招惹都没有了。
李家在江城还是很有名望的,江叔报警后都不必刻意强调什么,只需正常登记姓名,派出所自然有人会彻底整治这群敢光天化日之下围殴李家大少爷的混混们。
李宇不是个好父亲,但就连李斯年也不得不承认他是个有手段的商人,白手起家能做到如今强压同行一头的程度,已成为人人口中热议的业界传奇。
而且李宇从前当过兵,人脉广,十分善于交际,年年拿省优秀企业家的名号,与官场打交道也是游刃有余。
有这样的父亲和家底,恐怕在所有人眼里,李斯年都是好命的大少爷。
只是他本人已经在很小的时候就已经明白了“冷暖自知”这个词的含义。
月底的摸底考试将近,美术、音乐、体育这些科目的老师都很有默契地在他们该出现的时候隐身了,这些课被轮流替换成语数外物化生。
宝贵的课间十分钟也常因拖堂而压缩的只剩一两分钟,去厕所都要先祈祷今天可别又排队。
而“抓紧复习”这几个字向来和李斯年沾不上边,他看起来每天过得还是悠悠然然,某天中午吃完饭后,多捎了瓶汽水回教室,放到方行舟桌上。
“又?”方行舟瞬间了然,拧开瓶盖,清凉的气声从瓶口冒出来,“摸底考试可就在下周了,现在美音体都被霸占了,你怎么往外跑?”
李斯年扬眉看向黑板右侧今日课表,下午第三节,信息技术课。
方行舟咧嘴一笑:“得咧,正好连着晚饭时间,您也不用着急忙慌赶下一节课。”
李斯年拍了拍方行舟的肩膀,语调抑扬顿挫:“知我者,方舟也。”然后将前门带上,又滴滴几声把角落里的刚修好的空调按到16度,回到座位准备午睡。
高三是个重要的阶段,班上学生几乎都是吃完午饭后回家睡觉,这样能睡得好点,便于下午和晚上保持精神。
不过李斯年懒得两头跑,中午向来都是睡教室,方行舟妈妈这两天在外地跑业务,他便也没回去。
李斯年把长袖校服罩在头上遮住光,手臂微曲,趴在桌上,睡意逐渐积累,在即将睡沉时,身后忽然传来不大不小的“咔哒”一声。
李斯年的瞌睡虫瞬间被惊得四散,不得已又清醒了起来。
是身后的许之在缓慢的扣上不锈钢小饭盒。
李斯年向天发誓,他没有故意要关注许之,只是每天中午、晚上的饭点,教室里空得太明显。
而只有许之一个人不去食堂,坐在空荡的教室里,拿出自带的小饭盒,就着白开水吃里头的东西。
现在天气还热着,能中午吃完、晚上再吃的,自然不是什么精致丰盛的菜肴,大概就是些便于储存的鸡蛋、红薯、玉米之类的。
怪不得人这么瘦。
李斯年觉得奇怪,许茜千方百计傍上李宇、又住进家里宣示主权,以李宇的个性,肯定不会在经济方面短了许茜。
难道她不给许之足够的钱吃饭?这可是她的亲生儿子。
只是这些疑问李斯年只是心中想想,不会去问谁,他觉得上次打完那一架后,自己和许之之间变得更加微妙了。
从前他觉得人家是个跟着妈妈吃软饭的包子,一心想把人赶出去。
但在发现许之跟洋葱似的,剥了一层又有一层,还辣人呛眼睛之后,李斯年莫名生出些不甘心来,像是原本属于他的主动权被夺走了。
许之看他,是一眼从里看到外,心思昭然若揭明明白白;他看许之,就是看不透。
这样不行。
年轻气盛高中男生的好胜心冒了出来。
李斯年心想,就算把许之赶出去,也要先把他弄清楚看透彻了,最好再让他吃个瘪、露个怯,夹着尾巴走出自家的门。
又一阵窸窸窣窣的声音,应该是许之把饭盒放进抽屉,又摸出卷子还是草稿纸之类的出来,拿笔刷刷开始写。
六班这种学霸云集的快班里,向来不缺勤奋的身影,但许之在其中仍然算是佼佼者。
他上课听的认真,下课和自习时间不是去厕所就是在做题,瞧着速度也不算慢,不知哪里来的那么多题目能做。
恐怕是除了老师布置的之外,还自己额外买学习资料了。
李斯年突然有点好奇这次摸底考试他能考第几名……
这么努力,估计是因为没信心吧?考试范围内有很多知识点都是他没学过的,肯定是担心考砸了。
砸了正好,等分数和排名出来,自己正好有机会嘲讽几句,看他是什么表情。
这样乱七八糟想了一通,李斯年心情愉悦的进入了梦乡。
-
夕阳在天边蔓延铺开,李斯年逃课去了趟中心医院,坐公交车回来时,大路对面育德学校晚餐休息时间的广播音乐不算清晰地传到耳里。
跟着他下公交车的还有一个稍矮的女孩子,她扎着低马尾,厚厚的齐刘海挡住额头,隐约可见下面贴着白纱布,将左侧刘海顶的高了些。
江城的傍晚,一点风都舍不得起,李斯年后背被汗浸透,衣服湿哒哒的贴在身上,面上却没有不耐的神色,带着女孩又往前走了会儿,来到一个巷口。
“记得过几天按时换药啊,梁芷。”李斯年抬抬下巴,示意自己就送到这里。
梁芷站定,头微微抬起。
“斯年哥,我妈准备饭了,说叫你一起吃。”她说完,飞快的扫了一眼李斯年从下巴滑落的汗珠,又补了句,“家里还买了冰棍儿。”
李斯年答应的爽快:“也行,走吧。”
巷子不宽,不能走轿车,两辆自行车相对而来时,还得其中一个人先停下,靠边贴紧,另一人才能过去。
没走多久就来到一个三岔路口,三岔巷子的得名就源于此,往左再走十几米就到了。
梁芷掏出钥匙打开门,狭窄的长形院子里堆放着整齐的杂物,屋内的人听到动静,声音夹杂在抽油烟机嗡鸣里传出来。
是梁芷的母亲,孙家娟:“回啦?”
李斯年扬声应了,随梁芷一起换鞋入内。
屋子不大,客厅和餐厅合二为一,坐在餐桌上还能顺便看电视,梁芷去厨房帮忙端菜,李斯年驾轻就熟的打开冰箱冷冻柜,拿出根小布丁来。
“今天外面很热吧?”孙家娟边说,边从厨房出来,伴随着一阵滚轮摩擦地面的声音。
李斯年咬着冰棍,腾出双手握住那轮椅的把手,要将她往餐桌那边推,但孙家娟摇手,示意茶几方向,弯下身拿出一个白色遥控器,按开了空调冷气。
“真是麻烦你了,我出门不方便,梁芷一个人去医院换药,我又不放心……”
小布丁很快就被吃完,李斯年叼着光秃秃的棍子,笑:“孙姨,她今年都上高一了,是大孩子了。”
孙家娟打趣:“谁家大孩子会放学回家摔个大跟头,还把脑袋都磕破了哟!”
“妈!”梁芷将碗筷放上桌,有些不满母亲每天都把这件事挂在嘴上,挺丢人的。
孙家娟笑着,抬手去看女儿额头的伤口:“这是第二次换药了,下次什么时候去?”
“医生多开了一次药,说不用去医院换了,门口小诊所也行。”梁芷答。
三人落座,孙家娟的手艺很不错,虽然坐在轮椅上架着胳膊炒菜,却也比寻常家常菜要可口。
“下个月,孝县的木芙蓉要开了。”饭吃到中途,孙家娟闲聊开口。
李斯年筷子微顿,“嗯”了一声。
“今年,你还是不和你爸爸一起去吗?”
李斯年摇头。
孙家娟在心里无声地叹了口气,她知道,李斯年这孩子重情重义,也正是因为太重情重义了,所以很多时候显得有点倔。
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坚持,没必要打破,于是她只是转开了话题:“那我带些木芙蓉回来。”
“好,谢谢孙姨。”
-
吃完晚饭刚过六点半,梁芷高一,还没有晚自习,李斯年向孙家娟辞别,顺着小巷子往外准备回学校。
此刻尚未完全天黑,但巷子窄又深,两边围墙也高,故而墙头的路灯已经亮了起来。
灯和灯之间的间隔不一、还有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