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谁让他做谋士的?》全本免费阅读 ggd8.cc
“你是愿意跟我去许都伏诛,还是就在此处自行了断?”曹操在外,沉声而言。
眼神略显淡漠,他和袁术之间本来就没有往日的交情,此时能给他一个体面,也算不错了。
“否则,城外的十万流民,恐怕恨不得将你尸首斩碎,抛尸于山野。”
袁术听完久久不语。
俄倾,阴影之中传来了刀剑之声,再是一声闷响,接着便是宦人、妇女的哭嚎声。
此时护卫左右的这些宿卫也全都放下了手中兵刃,自然是全无战意。
皇宫已下,宫墙之内的人也都全数遣散,曹操分宫院内所藏的钱财金银与各部军士,以此为犒赏。
着主簿,写战报公告附近州郡,以告知战事得胜,张韩等人也都有了休息的时日,至于**,他们其实各人都不是那么看重。
夜晚把酒言欢,庆功享乐,新添了一人到来,荀攸本是和曹操在庆功,不过刘备正在拜会,不便与荀攸私议,而荀攸也不想和刘备有过多交际,故而愿和张韩他们一同吃席。
几人聊起了此次寿春之战事,说起了袁术之败,继而同样也聊到了他的兄长袁绍。
袁氏一门,两位雄主,一北一南均有建树,若是相合只怕是天下无人能敌。
但偏偏就是不合,彼此相互对峙而战,相互割据,甚至还有暗害之心。
“袁术、袁绍,本质并无差别,不以天下人命为重,但袁绍麾下明臣众多,可以帮助治理,能否令政清明。”
荀攸对冀北颇有了解,除却自己有不少友人在冀州安家之外,他也曾听荀彧说过不少次。
于是也曾派遣人手到冀州查探,拜访贤士而知**。
所以听闻袁绍治理百姓十分开明,惠政于民,但也有一种声音,说袁绍只是占据了冀北所有的名士,在他们的治理下,当然会有好的名声,即便是没有,他们也能控制得很好。
冀州、幽州与青州,此时所有的士族,肯定都是以袁绍为尊的,会全力为他掌控好治下的内政诸事。
“袁绍,本质上依旧看不起百姓、白丁,微寒之人不在其眼中,当时非海内名士不得拜见,其实也不光是其门槛太高,贤才兴旺。”
荀攸轻抚胡须,儒雅而笑,“应当乃是袁绍不喜寒门学子,因为他们有的能力,名士也有;而名流的声望以及家底,他们却怎么都不可能有。”
“所谓寒士、白身,不就是为了借此乱世扬名,历经千辛万苦,最终所得为何呢?不就是为了成为士族……”
荀攸淡笑摇头,这番话颇为深刻,张韩也是深有感触。
这不就是,翻山越岭到了某地,只为了和当地人一样,成为一位靓仔。
可他们却叫我叼**,一样的道理……
“先生,对冀州局势怎么看呢?”
张韩喝了一口酒,淡笑着问道,反正闲着也是闲着,这宴席上倒也不是完全庆祝一路功绩,也可再畅谈一番未来的光景。
荀攸笑道:“我军精锐极多,战阵繁复,且将领均有上将之风范,又有奇才在帐下,奉陛下之命,横扫**。”
“袁绍举三郡之地,再谋并州,能得许多塞外骑军相助,加上四州之产出,外通胡市,可能十年之后,我等储蓄之粮只会越发拉大。”
“但,十年之内,我们定有胜机。”
“而且,兵不在多而在于精,可取多处关隘要道,便可得胜,最重要的是,要引袁绍来攻,而不是我军攻袁。”
“这,就需要司空以治南为主,方可得成。”
“呵,”贾诩在角落里冷笑了一声,但并没有人注意到他。
他是个极其内敛的人,善于隐藏自己的内心,若非是在无人注意的角落,不会露出这样的神态。
荀公达之见,和我当初与君侯所言又有何分别?君侯早已听过此论。
引袁军渡河,便是关键之所在,又岂会觉得新奇。
“先生之言,令韩茅塞顿开,如此应当力主治南,引袁绍心悸,若我们横在南北之间,袁绍必定会急于先取兖、徐,再下南疆。”
“不愧是,荀氏公达,被文若先生多次称赞之人。”
“有这等见识,以足够令人惊叹,试问天下间,能看好曹氏的又有几人。”
“而今虽在寿春建功,除却篡逆,但麾下文武之众,仍不及袁氏,恐只能比当年公孙瓒鼎盛之时也。”
贾诩:“……”
你当初听我论的时候,可不是这么说的!!伱甚至面色上一点波澜都没有!
君侯,你不要太过分了!
贾诩心里,一口老槽简直是不吐不快,但是表面上必须仍然要保持平静,不能被人察觉。
荀攸听完夸赞后,却没有笑,而是认真的看着张韩,道:“君侯不必藏锋于鞘,以此韬光养晦。”
“在下观君侯夺下庐江之法,收取人心为主,虽耽搁了一两月时日,却稳固疆域,收人心而御下。”
“此后
,更是令庐江、淮南可得收容十万难民的底蕴,光凭此便已堪称为目光深远。”
“至于收服张绣、不使其乱之事,甚至跟这定疆之功比起来反而不值一提。”
荀攸性格虚怀若谷、淡泊名利,年轻时虽有热血情怀的冲动,但是这些冲动也已经在谋划刺董败露之后,全部磨灭收于心底,此后性子沉稳,善察不妄言。
所以他听得出来,张韩虽然在夸赞,听到意见之后虽然也面有奇异之色,可实际上,他肯定知道这些局势。
才会……提前重视南疆,先将庐江舒城治理得凝聚一片,后又派遣兵马前去皖城,这是要将庐江四方周围,尽皆收拢稳固于麾下。
目光,甚大也,不可为不毒辣。
张韩愣了愣道:“这样的吗?我真没想这么多,公达先生应该是谬赞了……我生性谨慎,也只是隐隐觉得这么做能够得更加稳固罢了。”
“呵呵呵,”荀攸轻笑而视,不做评价,一副洞若观火的模样。
你说是就是吧,君侯心思深沉,足智多谋,没有如此远见反而才奇怪。
当初那一句“君子论迹不论心”,直到今日,家叔都仍然常挂在口中。
都到了现在,又怎么还会有人把张韩当做是一个普通的年轻人呢?
他的眼光和心计,应该是举世罕见的那一类,甚至口才都是。
而且,荀攸其实暗中还有一种猜测。
本来取庐江,是不易的,在战略上也并非是上佳之选,是因为张韩领军,所以成为了妙计。
故,张韩之谋,不在于有多么精妙,而在于他自身。
谋略虽妙,也需有人达成方可步步深入奏效,张韩的计策,无论是否“出其不意”、“算无遗策”,他都会亲自强攻达成。
才有了跨越五百里行军,耗时数月而取舒城的壮举。
这是他的独特之处,恐怕当世再无这等人了。
若是此刻再给张韩重新做一个评价的话……荀攸低头深思了许久,暗暗思索。
应当是一名足智多谋、深受爱戴的儒将,他能领兵多少,不知定论,但万人以内,定然是有翻云覆雨之能。
“公达先生,胜负并非是我等一论,便可得窥结果。”
张韩握着酒觥把玩,脸上带着褪不去的淡笑,“是千万将士用命去换,方才能有的数道胜机。”
“不光是将士,”张韩的眼神忽然锐利了起来,“许都之盛,来自于军民协同,万众一心,如果朝堂上依旧还是一滩浑水,与冀州争夺时,便不会如当下这般简单。”
“我们能取扬州,并非因为军力已天下无敌,而是袁术篡汉失义,朝中诸臣不敢有所异动。”
“且,杨太尉以自身之名望、人脉,在死守朝堂的各家言谈,并无人插手战事,方才颇为顺遂。”
“可日后,再面对比袁术强大十倍的袁绍时,还会是这等状况吗?”
何来十倍之说……荀攸摸了摸鼻头,暗暗腹诽,君侯这话未免也有些耸人听闻了。
但是,为何忽然这么严肃、正经的说起此事!?难道……
不确定,再听听。
荀攸打起了精神,仔细去听张韩话里的意思。
“公达先生,试想一下,若是公卿欲归袁绍,而大战又起,到焦灼难分胜负的时候,他们会否与我等一同死战?”
这个,荀攸想都不用想,笑道:“不掀起内乱就算不错了。”
“正是,”张韩长叹了一口气,道:“我令庐江一地的士族真心依附,都耗尽心力,还让杨德祖从正面而来,又从中斡旋,与张佑维做了一场戏,在此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