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古玩之金瞳鉴宝 捡漏不捡钱

第047章 到底是不是元青花?

小说:

古玩之金瞳鉴宝

作者:

捡漏不捡钱

分类:

历史军事

“白釉青花一火成,花从釉里透分明。”

青花瓷,全称:白地青花瓷,因为名字比较长,又被简称为青花。

青花瓷在华夏所有瓷器中可说是名气最大的那个,不管是懂收藏的还是不懂收藏的,都是一样。

因为那首名为青花瓷的歌曲传唱度实在是太高了,大街小巷全是这首歌,虽然天青色等烟雨说的是汝瓷。

事实上,青花瓷经高温一次烧成后呈现的是蓝色花纹,属白地蓝花,按理说叫蓝花瓷才对,但古人就叫它青花瓷,你不服也得憋着,谁叫青花瓷是人家古人烧制的呢?

在沈愈看来,青花瓷可说是瓷器史上最成功的一种发明,着色好,呈色稳定,因为青花钴料是在瓷胎上绘制图案,又外罩一层透明釉,还可以永不褪色。

并且青花瓷对于窑内的细节要求不是很高,所以注定会高产。

只有高产的瓷器才能广为流传,像柴窑瓷,汝窑瓷这种不能大量烧制的注定会消失在瓷器史中。

唐青花,宋青花已经是传说,沈愈连个残片都没见过。

不过元青花到底存不存在,这对沈愈来说并不算是个问题。

沈愈认为元青花肯定有,但数量不多。

原因也很简单,因为再牛的人也不可能造假把所有搞收藏鉴定的人都给忽悠了。

至于为什么古代没有元青花这个叫法,沈愈的理解是,现在的元青花在古代是被当做了明初洪武青花,永乐青花以及宋代青花瓷收藏。

元代瓷器多为继承宋代的窑口继续烧制,比如钧窑,磁州窑,龙泉窑等。

当然,在瓷都也有烧制各式瓷器。

其胎釉色泽很多与宋瓷无二,所以也就归到宋代瓷器里去了,毕竟南宋到明初也就是八十多年。

明初永宣青花用的苏麻离青,若是没有元青花做铺垫,也不可能运用的如此成熟,进而马上就烧出那么精美的瓷器来。

“咦,不对啊!”沈愈突然像是捕捉到了什么东西。

“古墓里的东西找自己鉴定,他们有病啊?墓里的东西还有假的?”

想到这一点,沈愈脑中开始飞快计算起来。

这群土耗子要自己鉴定,那么只有两个可能。

“第一,这瓶子不是出自地下。

“第二,这瓶子是出自地下,但是东西可能被人做过手脚。嗯,也只有这种可能这群土耗子才会找自己来鉴定。”

突然,沈愈又自嘲的笑了笑,不管是哪一种跟自己有关系吗?

“这三人应该就是风尘三侠了?”沈愈面对玉壶春瓶上的瓷绘暗暗问了自己一句,随即又肯定的点了点头。

风尘三侠指的是隋末唐初的三位江湖英豪:虬髯客,李靖,红拂女,最早出自唐代传奇小说《虬髯客传》,相传是唐末道士杜光庭所著。

全篇虽然只有短短两三千字,但对后世影响很大,不但被收录于《太平广记》中,而且在元、明、清多次被改编成杂剧、小说,戏曲、评书,到了现代改编电影电视就更多了。

元代青花人物故事瓷瓶,据说全世界也不过三十多件,而且相当一部分流失海外。

著名的有:“鬼谷子下山”、“萧何月下追韩信”、“周亚夫屯兵细柳营罐”、“王昭君出塞和亲”、“三顾茅庐”、“尉迟恭单鞭救主”、“西厢记崔莺莺月下焚香图”、“王焕贺怜怜相遇百花亭”、“孟月梅写恨锦香亭”。

其中除了“萧何月下追韩信”是梅瓶外,其他八件都是大器,又称“元青花八大罐”,这里面以鬼谷子下山青花大罐最为有名,拍出2.3亿元的天价。

元代戏曲、杂剧很受欢迎,剩下的几个元青花人物大罐多是取材于当时流行的杂剧、戏曲。

西厢记自不必多说,崔莺莺、红娘、张生的故事广为流传。

“孟月梅写恨锦香亭”,故事叙述的是唐玄宗时一对苦命才子佳人的故事,大致的意思是说,长安有一书生名叫陈圭,他游孟家花园时,与孟家小姐孟月梅偶遇在锦香亭中,二人一见钟情,私定终身,后来历经许多磨难终于走到一起的故事。

“王焕贺怜怜相遇百花亭”也是一般,说的是宋朝书生王焕文武双全,游春时在百花亭邂逅红颜知己贺怜怜,二人私定终身相约白头偕老,中间因为种种原因却被人横刀夺爱。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