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沈,为何这般说啊?难道你是看出了什么来?”老宋抹了抹嘴边的茶水,急声问道。
“宋伯,您看看这笔架的开片是不是大小都差不多啊?”
老宋将笔架拿起翻来覆去看了数十秒,点点头:“你不说我还真没发觉,这一看还真是啊,这开片怎么都差不多大小啊?”
“瓷器有纹者谓之开片,开片是瓷器釉面的一种自然开裂现象,当瓷器的胚胎与釉面膨胀系数不同时就会产生裂纹。
“还有一种开片是瓷器历经千年后也会有牛毛纹与鱼子纹,当然那就不是哥窑这种开片了。
“开片最初是无法掌握的,这种技术在哥窑烧制最初时有人说已经完全可以掌握,也有说是章家兄弟后来才掌握的。
“但是哥窑之后的瓷器开片可以人工干预是肯定的,就是在瓷器出窑前,迅速打开窑门让瓷器骤然冷却。
“因为窑内温度由巨热变成寒冷,釉面就会快速收缩,而内部的瓷胎却是因为在里面,冷却速度相比起釉面来要慢很多。
“这样内外受力不同,就会产生大的开片,再经过数道药料工序后,也可以达到与自然开片差不多的品相。
“这个笔架的开片大小一样,我想是有两种可能,第一,这是作伪者故意露出的破绽。
“第二就是这确实是烧制时出现鬼斧神工般的自然开裂,但传世哥窑开片瓷器中,却是未曾听过有开片大小差不多的。
“当然,这只是一个疑点,不能作为鉴定的最终依据。
“最重要的一点,这个瓷器是没有支钉的。”沈愈觉得口渴,端起茶杯喝了一口。
“支钉是个啥?”老宋愣了愣。
沈愈也怔住了,“支钉您不知道?”
“真的不知道。”老宋摇摇头很坦诚的说。
想了想,沈愈走出会客室在博古架上取了一个汝窑天青釉葵花洗的高仿瓷,然后回到会客室对老宋讲解道:“宋伯您看,这笔洗底部的这几个小点,就是支钉留下的痕迹。”
老宋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详细说说。”
看了老宋的神情,沈愈心中很是高兴,宋伯玩收藏的心态简直了……,沈愈都没法形容,简直就是炉火纯青,视打眼如无物。
“精美瓷器会给人一种光洁如玉的感觉,原因就是因为带釉,若是没有上釉,瓷胎是非常粗糙的。
“而在古代时,满釉的瓷器如果直接入窑烧制,就会让瓷器粘在窑里,导致无法取下,或者取下来,底足也会损坏。”
“这是何原因啊?”老宋马上问出了心中的疑惑。
沈愈沉默了几秒,然后组织了一下语言,希望用最简单的话将事情讲明白,“因为瓷器上挂的那层釉在窑内烧制达到一定温度后就会熔化,进而成为一种类似液态的物质,并且它还有一定的流动性。
“这么说吧,融化的釉就好似糖汁一般有粘性,等它冷却后就会粘住所接触到的所有物体。”
见老宋还不明白,沈愈又在博古架上取了俩青花小碗来,“假设这是两个马上要入窑烧制的碗,若是我们摞在一起烧,那出窑后,它就不是两个碗,而是两个粘在一起分不开的废品瓷。”
老宋恍然大悟,“小沈你说的我有些明白了,你的意思是说,碗外面的这层釉,现在看起来是不沾的,但是高温下它不仅能粘自己,也能粘别人。”
沈愈松了口气:“就是这个意思,所以宋代以前的瓷器大部分只有器身有釉,而底足大多是不挂釉的。
“这样问题就来了,瓷器底足不挂釉,就会显得整个瓷器很粗糙,看起来不美观,后来人们为了使底部也能挂釉并且不让其粘连,就发明了支烧。
“支烧,又名支钉烧,有了这种技术,当底部满釉的瓷器叠烧时就可起到对釉面很好的保护作用。
“这个方法说起来并不复杂,就是用几个土质支钉或者铁筏将瓷器上下隔开,所以用支钉支烧的瓷器,烧成后底部都会留下支钉痕迹。
“当然釉也粘支钉,但是支钉毕竟面积很小,待出窑之后,用东西敲下去就行了。
“这种烧法有说是柴窑发明的,也有说是从宋代汝窑发明的,也有说在唐代以前就有了。
“宋代皇帝喜欢追求极致,汝窑支钉痕最小,也叫芝麻钉,意思就是说好似芝麻一般大小,接近于没有。
“哥窑支钉痕普遍稍大,呈铁黑色。
“这个笔架底足满釉却是没有支钉,我觉得它不是一件哥窑传世瓷,很可能是一件现代的高仿。
“当然我只是说它不是很真,也无法断定它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