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素问第57章 经络论
(一)古文:
黄帝问曰:夫络脉之见也,其五色各异,青黄赤白黑不同,其故何也。歧伯对曰:经有常色,而络无常变也。帝曰:经之常色何如。歧伯曰:心赤,肺白,肝青,脾黄,肾黑,皆亦应其经脉之色也。帝曰:络之阴阳,亦应其经乎。歧伯曰:阴络之色应其经,阳络之色变无常,随四时而行也。寒多则凝泣,凝泣则青黑,热多则淖泽,淖泽则黄赤,此皆常色,谓之无病。五色具见者,谓之寒热。帝曰:善。
(二)白话文
黄帝问道:“所见到的络脉,它们的颜色各不相同,有青、黄、赤、白、黑的区别,这是什么缘故呢?”
岐伯回答说:“经脉有固定的颜色,而络脉的颜色变化无常。”
黄帝又问:“经脉的固定颜色是怎样的呢?”
岐伯说:“心的经脉颜色为红色,肺的经脉颜色为白色,肝的经脉颜色为青色,脾的经脉颜色为黄色,肾的经脉颜色为黑色,这些都与它们所属经脉的颜色相应。”
黄帝问:“络脉的阴阳属性,也与经脉相应吗?”
岐伯说:“阴络的颜色与经脉相应,阳络的颜色变化无常,随四季的变化而变化。寒邪多时就会凝结不畅,凝结不畅就会呈现青黑色;热邪多时就会湿润光泽,湿润光泽就会呈现黄赤色。这些都是正常的颜色,表明没有疾病。如果五色都显现出来,就表明有寒热的病变。”
黄帝说:“好。”
二:从《周易》哲学的几个方面对《素问·经络论》的深度解析:
(一)阴阳观:
阴阳的对立:在《周易》中,阴阳是相互对立的基本概念。对应到《素问·经络论》中,经络也有阴阳之分。阴络和阳络具有不同的特点,阴络之色应其经,较为稳定;而阳络之色变无常,随四时而行。这与阴阳的对立特性相呼应,阴代表着相对静止、稳定的状态,阳则代表着动态、变化的状态。就像《周易》中阴阳相互对立又相互依存,经络的阴阳属性也是相互对立且共同构成了经络系统的整体。
阴阳的平衡与失调:《周易》强调阴阳的平衡是事物正常发展的基础,阴阳失调则会导致异常变化。在经络论中,寒多则凝泣,凝泣则青黑,热多则淖泽,淖泽则黄赤,这是阴阳失调在络脉颜色上的表现。寒属阴,热属阳,寒邪过盛或热邪过盛都会影响络脉的气血运行,导致颜色变化,反映出人体阴阳的失衡状态。当五色具见时,更是寒热失调较为严重的表现,提示疾病的发生。这与《周易》中阴阳平衡则吉、失调则凶的观点相契合。
(二)变易观:
变化的普遍性:《周易》的核心思想之一是“变易”,认为万事万物都处于不断的变化之中。《素问·经络论》中络脉的颜色随四时之气变化,体现了这种变化的普遍性。人体的经络系统不是固定不变的,而是会根据外界环境和内部气血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改变。就像四季的更替会带来自然界的变化一样,人体经络也会随之做出调整,以适应这种变化。
应变的重要性:《周易》强调在变化的环境中要善于应变,以保持事物的发展。在医学上,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经络的变化来诊断疾病,并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了解络脉颜色的变化规律,以及其与四时、寒热的关系,有助于医生准确判断病情,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做到因时、因地、因人制宜,这也是《周易》应变思想在医学领域的体现。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