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综合其他 > 汉末:家祖乡啬夫 半城流烟

第186章 天下谁人不识君

小说:

汉末:家祖乡啬夫

作者:

半城流烟

分类:

综合其他

第186章天下谁人不识君

城东码头。

密密麻麻的运粮船队,把江面都堵得严严实实,四周还有战船拱卫,岸上更是有两千披甲执锐的并州兵马。

那些惊疑不定的世家代表以及大商人,跟着田丰抵达码头以后,看到了如此场景,心全都提到了嗓子眼儿里。

饶是如此。

暗中得到消息的庐江世家大族代表,却仍旧坚信,这是田丰在作秀,船上根本没有多少粮食。

事实上,他们并非没有怀疑过,可事已至此,众人退路皆被堵死,只能寄希望于船上装的都是砂石秸秆。

张辽手握长枪,身披铁甲,带着数十名面容彪悍的军士,大步而来。

他对着田丰微微行礼,道:“末将不辱使命,已经将五十万石粮草全部运回庐江,还请使君接收。”

这次任务,也关乎着张辽的未来前途。

他如果办好了,就能最大限度消除自己杀掉黄邵的影响,从此得到周琦的信任。

因此,张辽对于这次秘密运输粮草的任务,非常重视。

为了保密,参与任务的军士,全程都要受到行动管制,没有一个人能够走出军营,与外面之人联系。

这种事情说起来容易,做起来却并不简单,张辽为此可谓是耗尽了心力,这段时间几乎都没有睡一个安稳觉。

直到粮食顺利抵达舒县,张辽才彻底松了口气。

田丰拍了拍张辽的肩,正色道:“若事情能成,将军当居首功!”

张辽却是谦虚的说道:“此事前后都乃使君谋划,张辽岂敢居功?”

田丰微微一笑,并没有再多说什么,反而转头看向那些满脸焦急的众人。

他指着江面上密密麻麻的船只,笑着说道:“粮米已经运达,诸位可拿出粮食券来换粮食,本官绝不食言!”

看着田丰脸上的笑容,所有人的心都沉到了谷底。

却仍旧有些人不愿相信事实,喝道:“把粮食券都拿出来,看看船上究竟是不是粮食!”

庐江郡的四家代表以及大商人,这才全都醒悟过来。

事已至此,他们只能背水一战,寄希望于船队里面并没有粮食,或者粮食不足五十万石。

看着众人的垂死挣扎,田丰却只是轻轻笑一声,对着张辽吩咐道:“文远将军发放粮食吧,就按照粮食券上面的数量进行兑换,不许缺斤少两。”

张辽应诺,当即安排自庐江而来的五千郡兵,开始卸船称重,并且用粮食回收粮食券。

眼看他们高价购买的粮食券,不断被官府回收过去,船上的粮食数量仍旧没有见底,庐江郡的世家大族代表以及大商人,彻底慌了神。

其中一人上前说道:“田使君,在下手中也有一些粮食券,却并不想换成粮食,使君能否以今日粮价折算成钱财,将粮食券回购?”

那些手握大量粮食券之人,也都纷纷向前,嚷着不要粮食要钱。

他们手中的粮食已经堆积如山,还继续购买粮食干嘛?

要知道,他们为了购买这些粮食券,可都是拿房子、田产作为抵押,向别人借了许多钱。

如果不能按时还钱,那些作为抵押的房子、田产,可都要被别人收走。

这两样东西,乃庐江郡世家大族的命根子,他们自然不愿就此舍弃。

其中还有几人起哄道:“使君曾经可是说过,半月以后官府会以当日粮食市价,用钱财回收粮食券。”

“我们现在不要粮食,只要钱,哪怕使君以略低于粮食市价的价格,把我们手中的粮食券回购,亦无不可。”

“是极,是极,还请使君能够信守承诺!”

田丰看到众人嘴脸,心中却是冷笑连连。

他抬手虚按,示意众人安静,随后朗声道:“本官当日,可并不是这么承诺的。”

“我曾经说过,这些粮食券可以当做粮食使用,于半月之后持粮食券者,可以拿到官府换购等额粮食。”

“若官府拿不出粮食,才会以当日粮食价格回购粮食券。”

“现在粮食充足,因此粮食券只能兑换粮食,而不能兑换钱财。”

“还请诸位注意了,粮食券的有效期只剩五日,若诸位执意不肯换粮,等到过了有效期以后,粮食券将全部作废。”

“到时候,还请诸位不要找官府麻烦。”

田丰话音落下,庐江郡的世家大族首领,以及那些大商人,全都面如土色。

不过有些心思灵活者,却是早早把粮食券换成了粮食,然后迅速拉回去贩卖。

如今消息尚未散播出去,庐江郡的粮食价格还没有降下来,如果能够打个时间差,尽早出手手中粮食,或许还能趁机赚上一笔。

他们不仅开始抛售用粮食券换取的粮食,甚至还打开粮仓,把自己家中这段时间所收购的粮食,全都拿出来降价售卖。

眼看大局已定,那些远道而来的粮商以及世家大族,几乎没有任何犹豫,全都开始大肆卖粮。

如果粮食价格暴跌,本地大族以及粮商,大不了不继续卖粮,乱世之中手握粮食还怕什么?

不过他们这些远道而来之人,如果再把粮食运回去贩卖,那可真要亏的血本无归了。

毕竟,粮食乃大宗货物,运输十分不便,中途消耗非常巨大。

而且此前庐江郡粮价暴涨,他们为了短期内筹集大量粮食,也都在本地纷纷加价购粮。

若把粮食运回去,不仅亏了来回的路费,甚至还要低价售卖,没有多少粮商能够支撑得住。

甚至于,很多贪心不足大肆屯粮的商人,可能连回去的路费都没有了。

恐慌情绪,迅速在各大世家以及粮商之间蔓延,城中短时间出现了无数人开始卖粮,而且挂出来的粮食价格一个比一个低。

饶是如此,粮食却仍旧卖不出去。

无奈之下,他们只得继续降价,甚至降到了比平常粮价低了三成的价格,才开始陆续有百姓出钱购粮。

可庐江郡堆积的粮食实在太多,仅凭百姓们出资购粮,根本消化不了这么多的存量。

哪怕粮食价格一降再降,最后甚至跌破了成本线,粮食市场却仍旧一片萧条,卖粮者不计其数,买粮者却寥寥无几。

直到此时,这些人才彻底慌了。

若粮食积压在此,根本卖不出去的话,很多人可能都会被活活逼死。

无奈之下,不少外地粮商以及世家之人,纷纷求到郡守府,希望田丰能够出手相助。

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高顺看着众人凄惨的模样,却没有丝毫同情心,反而冷笑道:“使君已经给了你们很多次机会,甚至就连运粮队伍即将抵达庐江的消息,都早早放了出去。”

“若尔等没有这么贪婪,尽早出手粮食的话,不仅不会落得如此境地,反而能够趁机大赚一笔。”

面对高顺的嘲讽,众人却都无话可说。

就在他们心生绝望之际,田丰却是说道:“就按照现在粮食的市价,本官代表官府,将尔等手中粮食全部购来。”

“只不过,官府现钱有限,不可能一次性买下这么多粮食。”

“本官先支付三成钱财,余者可以打借条,也可以用庐江郡的特产以物易物,诸位以为如何?”

众人闻言,就仿佛是抓到最后一根救命稻草的溺水之人,哪里还敢出言拒绝,纷纷应允。

虽说现在粮价暴跌,他们把粮食卖出去必然会亏损许多,却总好过卖不出去,最终血本无归强吧。

现在市场上的粮食价格,只有平常粮价的五成。

他们又只能拿到三成的货款,几乎所有人都是血亏。

至于欠条这东西,扬州本地之人还勉强能接受,而且庐江郡经过此次粮价大战以后,必然会蓬勃发展,未来钱粮赋税肯定很多,他们也不担心官府还不了钱。

只不过,这个时间跨度有多久,可就说不清楚了。

至于那些来自荆州、豫州的外地世家以及商人,却根本不可能拿着庐江郡官府的欠条。

庐江郡商业发达,各种新奇的产品不计其数,各种工业生产力也稍微有些过剩,若是能够将这些产品运回去,卖掉的话必然可以赚一笔钱,多少也能回点血。

因此,绝大多数外地商人以及世家代表,都选择了用剩余的七成货款,换成庐江郡本地的商品。

田丰此战,让庐江郡百姓大开眼界,很多人也尝到了粮价暴跌的甜头,趁机在家中囤了许多粮食。

田丰以官府田税、商税、粮食作为抵押,以低于市场价一成的价格,在舒县以及周边的城池大肆购买商品,以空手套白狼的方法,把百姓以及小商人手中剩余的产品,全都置换给了那些粮商。

最终,田丰只付出了三成的粮食货款,不仅将市面上的粮食横扫一空,还带动了整个舒县以及周边城池的商业发展。

虽说付出商品的那些百姓以及小商人,暂时并没有拿到钱财,他们却也并不担心。

因为官府的信誉摆在这里,而且还有东西作为抵押,欠款还能够抵税。

就算官府不还款,只要日后能省下田租以及商税,这些人也都稳赚不赔。

至于庐江郡本地的世家以及商人,田丰对他们反倒网开一面。

他并没有打欠条,也没有以货物作为置换,只因庐江郡的货物,就算在本地能够卖出去,基本也是无利可图。

最为重要的是,本地货物很难卖。

田丰交还了他们此前抵押的房屋田产,一次性把这些人手中的粮食全都购来。

这些人也没打算继续屯粮,因为他们都知道,此时庐江郡境内粮食堆积如山,至少数年以内粮食价格涨不起来。

这些大家族,本来就拥有很多田产,如果收获多余的粮食不能卖出去,就根本没有屯粮的必要。

郡守府。

田丰、张辽、高顺、周泰齐聚一堂。

田丰对着三位将领深深一拜,道:“若无几位将军领兵护持,此次必然酿成大乱。”

田丰可并没有危言耸听。

粮食价格雪崩的那一刻,几乎已经将很多人逼上了绝路,他们心中深恨田丰,都想要将其杀掉。

永远不要小瞧这些人的能量。

如果不是几位将军统帅重兵,牢牢控制住了当前的局势,不甘心的众人,必然会在庐江掀起一场大乱。

正是有了全副武装兵马的威慑,那些人才不敢铤而走险,反而捏着鼻子吃下了这个哑巴亏。

几位将军也都十分敬重田丰,毕竟能够凭借一己之力,将三州的世家大族以及大商人们,全都玩弄于鼓掌之中。

如此谋略,彻底将他们折服。

张辽却是有些疑惑的问道:“既然粮食价格直线下降,使君何不再等一段时间,待粮食价格跌到谷底,再出手购买,岂不会省下许多钱财?”

田丰闻言,却是摇头道:“事情不可做绝。”

“我早就估算过,若粮食价格继续下跌,那些外来商人哪怕把粮食运回本地贩卖,也好过直接卖在庐江。”

“我设此谋,是为了给明公筹集粮草,并非真的要将他们逼上绝路。”

“一旦他们愤而将粮食运回,此前谋划岂不全部落空?”

众人闻言,尽皆拜服。

看到众人都恍然大悟以后,田丰最终将目光放在了周泰身上,道:“此次若非江夏郡鼎力相助,恐怕最后的失败者就会是田丰了。”

“将军回返之时,还请代我谢过江夏郡守以及郡都尉。”

周泰却是客气的说道:“都是为明公效力,应该是我们谢谢使君,解了扬州粮食危机才对。”

田丰没有继续在这个话题上多谈,而后正色道:“将军回返之时,不仅要将运来的五十万石粮食运回江夏,我再另外赠送十万石粮食,以做谢礼。”

周泰却是迟疑:“多出十万石粮食,此事是否要先请示明公?”

此前周泰等人之所以鼎力相助,乃是因为周琦的玉佩以及书信。

否则如此巨量的粮食秘密运输,没有人敢轻易运作。

十万石粮食并非小数目,若就这么运回江夏,周泰心中也有些不安。

田丰却是说道:“江夏作为扬州西部门户,又是明公日后攻打荆州的前线,这段时间还收拢了许多流民,必须备有足够多的粮食。”

“这也是为什么,从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