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一家人》全本免费阅读 ggd8.cc
这日,赵鸣让何鼎照旧例准备一次宫宴,主要请的是是张延龄和张鹤龄。
进宫,本来是一件严肃的事。
可因为姐姐受宠的缘故,张延龄张鹤龄兄弟俩时常出入宫禁,参加大小宴会,简直和到了自己家似的。
孝宗本来就为人宽和,又爱屋及乌。
纵然这二人时常有失礼之处,也没有处罚。看来是真的把他们当成了自己的亲人了。
小舅子么、总是要捧着的。
小舅子不来找姐夫的麻烦就不错了,姐夫哪敢为难小舅子啊。
可朱佑樘和张家兄弟不仅是亲戚,还是君臣。而且是先君臣,再亲戚。
何鼎有些奇怪:“陛下,金夫人……”
“她不来。”
张宛从内殿走出来,金夫人就是她亲妈,也是那张家兄弟的亲妈。
自从张父过世之后,张皇后经常将母亲接进宫里来照料。
小住几日、小住几日,然后就变成常住了。
张皇后确实是一个性情中人,对自己的亲人都极好的。
对老公自然也好,感情都是相互的,皇帝也绝对不可能是一只舔狗。
张宛和赵鸣两人来了之后,迅速找了一个理由,把金夫人打发出去了。
为此,金夫人很是哭哭啼啼了一番。张家兄弟就差来找姐姐兴师问罪了。
“给皇后请安。”
何鼎是好久没见到皇后了。
一般在明宫,皇后长久不露面只有一种可能性,那就是她失宠了、要被废了。
可太子长期见不到人就奇怪了。
又不是从前的那些状况,好生奇怪。
——“一定都是李广那厮,成日里怂恿。”
反正主子有失仪之处,定然都是下头的奴才们不干好事。
宫里的太监,自然也不能铁板一块,不然那不就成十常侍了么。
李广有李广的好处,何鼎也有何鼎的好处,他俩不对头也有他俩不对头的好处。
就像文官们要是铁板一块,那不就把皇帝给架空了么。
索性他们也不可能这么团结。
赵鸣说:“宫宴的事,就由皇后定夺,朕回去补个觉。”
等他走了,何鼎忍不住问:“殿下,这些日子您都到哪儿去了啊?”
“不过和太子在宫外小住几日而已。”
“这不合礼法呀。”
“祖宗之法不可变?”
“这是自然。”
“那从前太祖还下令严禁内臣读书识字呢。”
张宛端起茶杯,这可是传说中的成化斗彩鸡缸杯啊,2.8亿一个,5.6亿一对。
这要是哪天他们回去了,能不能带一个啊?半个也行。
“你们还不都是从小就读书,放到外面考个秀才,也不是不可能。”
何鼎只好说:“这都是太宗皇帝定下来的。”
这个时候朱棣的庙号还是太宗,得等到嘉靖上位,才把他的庙号改成了成祖。
朱元璋大概是觉得,太监不可怕,就怕太监有文化。
文盲,那肯定是不能霍乱朝政的。
可是朱元璋定下的铁律,都没能等多少年,他儿子朱棣就迅速违背了,可见计划没有变化快。
“那太宗皇帝为何要让你们这些宫中的内监读书识字呢?”
“自然是为了帮陛下处理政务。”
到了明宣宗时期,宫中特设内书堂。
挑选十岁以下的小太监,由大学士、翰林教授他们读书。
这寻常的读书人,这样的教育资源都是想也别想。
大概也就东宫太子能有这配置了。
想朱佑樘这样不受宠的太子,还享受不到呢。
“从前,太祖皇帝下令,百年后、无子妃嫔一律殉葬。”
所以朱元璋驾崩后,有四十六位妃嫔殉葬。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
即使宫廷殉葬制度并未形成明文规定,但宗室藩王们也纷纷效仿。
宣德年间,唐王去世。他的未婚妻甚至没有过门,连王妃的名头都没有,也殉葬了,你可别说她是自愿的。
这个制度延续了六十六年,直到朱祁镇废除。朱祁镇这也总算干了一件好事。
“这是否违背了太祖皇帝的圣命呢?”
“这自然是先帝仁慈。”
“那太祖皇帝就不仁慈了吗?”
何鼎:……我今天就一定要死吗……
“可见,世间万物不是一成不变的。”
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
张宛叹了口气,真累啊,就换个地方住几天,这么多废话。
难怪赵鸣看到内阁六部那帮人就脑仁疼,工作也烦,工作中的人更烦。
张宛鼻子动了动:“这是什么味道?”
何鼎苦着脸说:“是陛下的炼丹炉。”
你要效仿祖先、这不就来了么。
都知道嘉靖道长爱炼丹,天天穿着道袍讲一些神神叨叨、没头没尾的话。
没想到吧、其实宪宗皇帝朱见深也是个炼丹爱好者,嘉靖这叫孙承祖业。
朱佑樘没那么热衷,可李广也给他引见过方士,可见对此他也不反对。
“炼丹?”
张宛并不觉得奇怪,走过去一看,几个传统意义上的太上老君的炼丹炉自不必说。
炼丹之术,源远流长。
汉武帝时,信奉方士,烧炼金石一类矿物,物为石药。
广泛流传于南北朝的“五石散”也是一款著名的丹药。
以丹砂、雄黄、白矾、曾青、磁石等炼制,其药性燥热绘烈,服后使人全身发热,并产生一种迷惑人心的短期效应。
所以两晋南北朝才有那么一大堆不穿衣服到处跑的疯子。
炼丹,有点儿像化学,是无机化学。还有点儿像医学,但似乎都不太靠谱的样子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