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古典言情 > 登庸计·上卷 叁缄

14. 拾叁

小说:

登庸计·上卷

作者:

叁缄

分类:

古典言情

雍梁有拦亲的习俗,越是大户人家设的门槛越多。苏家出了几代名满天下的大儒,家族又枝繁叶茂,弯弯绕绕的槛从大门口设到正厅,足有九道。

进门先上一对佳偶词,女方亲友出一词赠新郎,男方亲友再以词相和。

苏晋林长孙苏朝轩早准备好了,朗声道出,赢得众人喝彩。陶晨忻理着衣袖上前,脚步一转,却又推出了张以舟,“苏兄,你的文辞又精进一步,我可不敢再与你争锋。”

苏朝轩与陶晨忻同榜登科,状元却是被陶晨忻摘了,苏朝轩不服,这几年处处和他对着干。两人在官场上各有千秋,难分高下,但作词上,苏朝轩从小浸润出的才气,还是赢上一点的。

苏朝轩作为永昶王大舅子,知道陶晨忻也会跟着接亲,铆了三个月的劲写词,谁知陶晨忻压根不接。他那首词里夸赞永昶王,却也暗戳戳地骂了陶晨忻,懂的人都懂,陶晨忻没理由不应。

也罢,苏朝轩愤愤想,他这词不敢说冠绝千古,但也够青史留名,谁来都得输。他本就不喜欢张以舟在朝廷里左右逢源的做派,此时站在门台上,更是鼻孔朝人。

张以舟看了一眼永昶王,后者带着宽厚的笑,不着痕迹地点了点头。

于是张以舟唇齿一启,便将新娘描成了惊鸿面、珠玉音,与永昶王乃是佳偶天成。这首词摒弃雍梁含蓄、婉约的文风,排句大胆,用典却不拘泥于典,硬是将花间婚约写出了大气磅礴之感。

词里化了苏晋林多年前玩笑般点评贵胄子弟的话语,斥责苏朝轩意气用事。

张以舟落下最后一个音,周围皆是拍案叫绝。苏朝轩在他说完上半阙时就已经感受到了一种巨大的窒息,那是真正的才华铺天盖地倾轧而来,碌碌蝼蚁可仰望却终生不可企及的绝望。

他看着张以舟波澜无惊的脸,竟然生出梦境般的虚妄感。

这样绝世的词怎么会在张以舟嘴里出现?他分明是投机取巧的小人,陷害同僚、排除异己、阿谀奉承、贪墨民财,他做过的每一件事,都够御史台痛贬三千词。这样的人如何写得出慷慨磊落的文辞?

“苏兄,这第一槛,我们可过了?”张以舟好声好气地问。

苏朝轩还未回过神,同他一道拦亲的人已退开了。“昭郢第一才果然名不虚传。”苏朝轩表哥感叹道。

“昭郢第一才”,苏朝轩恍然想起多年前那个执扇吟诗的风流公子是谁。张以舟入仕后,苏朝轩只见他巧舌如簧地议论朝政,公事之外,深居浅出,再不接文人雅客的邀约。日子久了,竟叫人忘了那个名动昭郢的“第一才”。

张以舟这头阵打得漂亮,新郎一方接亲都有了气势,热热闹闹地往前冲。骆羌在第三关同兵部尚书的小公子尚枫打了一场,把尚枫觊觎王妃的心思打得再不敢冒头。

第五关苏晋林十二岁的孙女气汹汹地叉腰说想带走她长姐,得先问过她。而后脚底生风,把两个毽子踢得眼花缭乱。

永昶王一行面面相觑,怎么也没想到苏家还能出这么一招。随亲的婢女一个个上,都踢不过一个小丫头。

骆羌提议他将这丫头绑了,永昶王带人闯入。永昶王觉得不失为一条计策,正欲点头,陶晨忻就束起衣袖说臣献丑了。

陶晨忻走上前,接过两个毽子,竟踢出了各式花样,把那丫头看得一愣一愣的。刘鲲跟接亲团附耳说,陶晨忻十三岁时喜欢上一个杂耍姑娘,为套近乎,动不动跟着人踢毽子。

后来那姑娘跟了驯马师,陶晨忻就再也不碰这东西了。不过看这熟练样,估计天天关着门睹物思人。

陶晨忻看见永昶王他们露出一副关切兄弟的神情,立马猜到了这群人在嘀咕什么。他冲刘鲲翻了个白眼,又加进一个毽子,彻底驯服了小丫头。

第七关要从一屋子陪嫁里找两只耳饰,刘鲲一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