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6年上半年很快过完了,八月份的一天,李争争正在院门口和小朋友一起玩耍。
前院郭大妈推着自行车来喊:“苗苗,快来,奶奶送你去上幼儿班了。”
苗苗是郭大妈的孙女,比李争争大一岁,李争争眨巴着大眼睛问:“奶奶,我能去幼儿班吗?”
郭大妈耐心地说:“去问问你妈妈,报名了就可以去。”
李争争跑着回去问王惠:“妈妈,苗苗去上幼儿班了,我能去吗?”
其实,王惠去给李争争报过名了,不过因为那个年代的小孩儿太多了,李争争生月在下半年,被无奈地刷下来了。
“争争乖,你的年纪比苗苗小,明年才能上学。”王惠蹲下身,耐心地跟她说:“妈妈在家里教你好不好?咱们背唐诗,学数学,还学画画儿。”
李争争很是失望,小脑袋瓜疯狂运转,她问:“妈妈,苗苗有小书包,我也想要。”
“好,妈妈赶集给你买,还给你买铅笔、橡皮好不好?”王惠问。
李争争跳着、笑着、鼓掌着,“好哦,好......”
当李争争拥有小书包和铅笔橡皮后,她就跟着苗苗一起去学校玩,教育里没有她的座位,她就从家里搬了一个小板凳儿,乖乖坐在教室右侧第一排。
老师对这个小豆丁也很喜欢,反正一只羊是赶,一群羊也是放,多她一个少她一个也无所谓,还贴心地给了她一套旧书册。
从此,李争争的小书包里塞上了书,她的小脑袋里也开始储存知识。
李争争从小就是一个热爱学习、聪明伶俐、讨人喜欢的小女孩。
——
转眼到了中秋节,李武又是大包小包地赶回来,不过这次他没有先奔自己的小家,而是先去了老宅。
一个月前,李同仁给李武和李斌发去了电报,将王惠和赵梅闹别扭的事提前告诉了他。
李武和李斌一进门,赵梅就开始甩脸子,她鼻子不是鼻子地说:“老二啊,你还知道回来啊?你讨了个有能耐的媳妇儿,老宅子的门不登也罢。”
李武一脸懵逼他看向李同仁,李同仁什么都没说,拿着报纸往里屋走去;他又看向华,向华抱着李耀祖一副看热闹的模样。
“妈,你说什么?你是我妈,我还能不回来了?”说着,李武把身上的大小小包全部卸下,从这堆包袱里翻找半天,找出一个精致的黑色包装袋递到赵梅面前,“妈,别生气了,小惠肯定是累昏头了才那么和你说话,你消消气,我回去说她。”
“你说得了吗?我看你媳妇儿主意大得很,她亲口说的让我有病赶紧吃药,这多半年了连个门都不登,她眼里还有我跟你爸吗?”赵梅越说越委屈,竟然说出了哭腔,“让我吃药,这不是咒你妈死呢吗?”
她继续添油加醋,恶人先告状道:“我们不就是希望你媳妇儿能多过来转转,多跟老三媳妇儿多呆呆,老三媳妇儿喜欢希希,我想让你媳妇儿也多抱抱耀祖,给你们俩也招招儿子呀,你说我为了谁好?没个儿子没根儿呀,你将来可怎么办呀?”
“妈,现在是新时代了,国家都改革开放了,咱们也得开放开放,你看北京,那儿早就没重男轻女了。”李武试图为妻子辩护。
“什么开放不开放的?你不照样得生活在这广进村儿?”赵梅双手拍着大腿,连哭带嚎地喊:“我就那么一句话呀,你媳妇儿她就不爱听了,把我从你们家撵出来,撵出来呀,那栋房子还是我跟你爸爸用血用汗辛辛苦苦盖的,她一个外人没搬一块儿砖,没添一片儿瓦,她凭什么把我赶出来呀?啊?老二,你说说她凭什么?”
赵梅捂着脸“呜呜”地哭起来,一个小老太太缩成一团儿,让人乍一看实在是可怜极了。
“妈,小惠挺平和的一个人,一定是有什么误会,我回去问问,要真是她的错呀,我们一起来跟你道歉,行不行?你别哭了,哭坏身体怎么办?这大过节的,咱不至于,啊,妈,快别哭了。”李武很是耐心地哄赵梅。
“老二啊,我告诉你,你这个媳妇儿可不好管,仗着她娘家哥哥有能耐,尾巴都要翘天上去了。”赵梅转身警告李武:“老话儿说的好,打到的媳妇揉到的面,你好不容易回来了,你必须得好好管教管教她,让她知道进了咱老李家的门儿,就得按照老李家的规矩办事儿。”
“行了行了,我回去跟她说。”李武本着先安抚一个是一个的态度,把赵梅哄好,又把大包小包的东西留了一半,这才背起另一半回自己的小家。
——
回到家后,李武没提自己回过老宅的事儿,他又给王惠和三个小女儿买了漂亮衣服和鞋子,趁两个女儿在里屋拆礼物的间隙,他悄悄出来,关好屋门,紧紧地抱住了王惠,他拼命汲取王惠身上的气息,呵着气音在王惠耳边轻语:“媳妇儿,太想你了。”
王惠把脸埋进他胸膛,听着他强劲的心跳声,这大半年的委屈蓦地上涌,竟然鼻息泛酸,但她只是点点头,下巴硌在李武的胸肌上,什么都没说。
“这半年过得好吗?”李武问。
王惠被他紧紧勒着腰,她摇摇头,不吱声。
“想我了吗?”李武问。
她点点头,不吱声。
“媳妇儿,你受苦了。”李武咬着她的耳尖,满是虔诚地说。
李武作为儿子,从小跟着赵梅长大,当然最了解自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