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个月后,济世药铺里,吴大夫轻轻收回指尖,“胎儿很好,药膳可停。”
华七正好醒着,侧耳倾听谈话,但方言有些重,隔着肚皮也不太真切。
吴大夫四十出头,留着胡须,颇有几分仙风道骨。
“吴大夫,有劳了!”。
付了诊费,和吴大夫告别后,华珩坚持送崔茵娘回家再去上职,“不耽误,我待会坐个牛车去。”
“过几天洪老太爷过寿,差事多,晚上别等我了,早点休息。”
“晚上雇个牛车回来,夜路不好走。”
“茵娘,放心,听说大人会派人送”然后侧身凑近,在崔茵娘耳边低语,“礼部刘大人开了头,现在满长安有幕僚的官都在模仿。”唯恐怠慢了转投别人门下。
崔茵娘红了耳朵,这大庭广众的,推了推丈夫,“知道了,你好好走路。”
华珩拉开一点点距离,还是半个身子护着夫人,他遗传了华家人的高大,接近6尺身身高安全感十足,崔茵娘默认了他的距离。
竹儿目不斜视,落后一步跟着夫妻回家。
无法后退的华七,咳咳,无法自称漾漾。
她将意识放在热闹的街市上,华七特别喜欢崔茵娘来诊脉的日子,街上的感觉热闹而新奇,打招呼声,叫卖声,小孩子欢笑的声音,还有乞讨声,每一个对华七来说都是独特的。
进入明德坊,华珩未进家门,目送妻子进去,才转身离开。
想起妻子、未出生的孩子,脚下如沐春风般。
脸上是止不住的笑意,到了洪府,进了房间才想起来今天因着洪大人沐休,幕僚齐聚一堂。
快步走到角落的鲁敬、冯宗傍边。
他一进来,鲁敬就看他的微笑,调侃道“玄常,这是遇到什么喜事了?”
现在孩子坐稳了也不瞒着了,“我妻子怀孕了,刚满五个月。”
冯宗连忙道喜,“恭喜!恭喜!瞒的可真好呀。”
“那里那里,这不是怕不稳嘛。”因为婴儿存活率低,时人怀孕前几个月会密而不宣,大家都表示理解,“那就等着吃洗三宴了。”
不是很熟的同僚赶紧问,“儿子还是女儿?”
“不管男女都会有洗三宴,杨监工难道不愿意来。” 华珩看了他一眼,
杨监工面色一变,“好奇好奇,当然要去的。”
就算心理重男轻女,他绝不敢表露,洪大人妾室刚生了一个女儿,据消息说他时常亲自抱,有官员甚至专门找门路去巴结妾室,他也只能压下不满打听妾室的娘家,打算好好运作一番,让自己职位升点。
华珩笑笑,他身高异常出众,有点俯视杨监工的感觉,冷淡的丹凤眼有几分压迫感,看的杨监工很不舒服,然后找个和关系好的同僚离开了。
家里,崔茵娘绣着最后一幅菊花,蓝色丝线在穿梭飞快。
“咚咚咚”敲门声随即传来一阵询问,“是崔夫人吗?是我,王大丫。”
竹儿开了门,领进来一个人,叫王大丫。
因为华家没有嬷嬷,需要找一个有经验的人照顾孕妇,这个人就是王大丫。
王大丫是附近长安城外坡头村的人,五年前她丈夫在饭馆跑堂,后来自己走街串巷做买卖,在城里稳定下来后,王大丫出了月子也来了,会琢磨饭菜,干净勤快,人品好。
现在坊里都知道王大丫照顾孕妇一把好手,有能力的人家都愿意找她伺候孕妇。
华珩夫妻在吴大夫第一次确认后,就商量好显怀后就把王大丫请来。
今天,也趁着丈夫韩献得空,王大丫把自己的铺盖卷、衣服拿了过来,住在临着的济世坊里,那里住的基本都是长安城附近的村民。
这几天的相处中,华七没事就分析,已经知道这个有着银铃般笑声女子的情况。
王大丫和丈夫有三个孩子,大的是闺女八岁,小的两个是儿子,一个六岁,一个四岁,都在村里跟着公婆,最小四岁了,跟着祖父祖母挺好,偶尔会说,等和韩献有了能力,把孩子接到城里做学徒,以后有本事。
崔茵娘站在堂里,和韩献保持着距离,韩献是个机灵的男人,很懂分寸,在妻子的示意下把铺盖搬进了侧房,看一眼环境,一张炕,一个黑漆木箱子,上面还有洗手盆。
韩献放心了,这华家挺不错,比上一家好太多,让他媳妇住牛圈改的房子,幸好坚持没去,虽说等了几个月,但起码有个正经房子,工钱还高,主家看着也好相处。
韩献干完活,目不斜视的走出门,和媳妇告别,“我先回去了。”
“嗯,得空回去看看,问问父子学的咋样,看看啥时候能不能来当学徒。”
韩献笑着点头,媳妇就是太着急了。“我会的,到时候来告诉你。”
“快回去吧。”
说完就关门落锁,快步走进堂屋,“崔夫人,我先去做饭,然后收拾下院子,如何?”
“嗯,今天面条放加点蔬菜和肉,多做一碗,你们一起吃。”
听到有肉吃,王大丫脸上的褶子更深了,“谢华夫人,我这就去,你有事叫我,能听见。” 肉这个东西过年才能吃,完全拒绝不了。
王大丫一来,竹儿也轻松不少,两人各自分工,崔茵娘不干预,
她现在只绣花,绣了一会肉香就传来了,本来还算好,现在更饿了,不知道怎的,怀了孕之后就很馋肉,崔茵娘摸着肚子想,希望漾漾健康。
“漾漾,最近怎么动的少了。”
“漾漾。”叫了两声,肚子微动,崔茵娘非常开心。
来唤吃饭的王大丫一看就知怎么回事,“夫人,可是孩子动了!”
“漾漾,漾漾,是在叫我嘛。”
崔茵娘面色满足的应道,“又动了,最近越来越多了。”
看着她初为人母,却依旧红润的脸颊,王大丫感慨的说,“我怀头胎那会,折腾的完全吃不下饭,漾漾真是乖呀,不折腾你。”
“嗯,这孩子确实很乖,吴大夫也这么说的,比一般孩子安静。”
“一出生准是个文静人,你就等着享福吧。”
“哈哈哈。”崔茵娘不觉有了一丝期待,“走,咱们吃饭吧。”
竹儿和大丫一起走进灶台,拿碗盛面,王大丫看着竹儿的动作,很欢喜,很很好相处。
王大丫吃完饭后,洗衣服、打扫庭院、挑水、砍柴,后两个是华珩每天回来的做的,华珩虽是“文化人”,但老家是农村的,父母教育如此,他从不觉得有什么不妥。
她来之后把华珩的活计也抢了,“真是不错的人。”竹儿对崔茵娘说,崔茵娘看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