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 一千八百种坏毛病

第301章 雄主之治国,则为之计深远(4k)

小说:

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

作者:

一千八百种坏毛病

分类:

历史军事

《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全本免费阅读 ggd8.cc

第301章雄主之治国,则为之计深远(4k)

“咱都已经把那帮子胥吏打成贱籍了,怎么可能还会有胥吏之害?”朱元璋脸上露出不可置信的神情,反问道。

那表情仿佛是在说,咱都已经把那帮子胥吏的地位拉到与倡妓同等了,还要怎么做。

历史上,朱元璋也是第一个对胥吏这个集团下如此重手的皇帝,可在杨宪看来,这远远不够。

杨宪轻轻摇了摇头,开口道:“陛下确实是把那些胥吏打入贱籍了,可这在臣看来,这做法只能治标,却远远无法治本。”

“因为胥吏变的只是他们的身份地位,可他们手中的权利,并没有变。位卑,而权重”

后世,曾做过一个社会实验,展示一项关于地位与权力共同产生之心理倾向的研究成果。在实验中,位高权重者、位高权轻者、位卑权轻者表现差别不大,而位卑权重者的表现则明显更为恶劣。

让这些读书人去当胥吏,等于是让他们下基层锻炼,直面老百姓。

朱元璋脸上露出一丝怒容,可顺着朱标的话一想,他也意识到了事情好像有些不对劲。

结合胥吏这个特殊的职业,此时就会造成一个奇特的现象。

可雄主之治国,则为之计深远。

“一个好好的读书人,如果不是想着去做拿徇私枉法,中饱私囊谁愿意由良变贱呢?”

以此往复,最多只需要三代人。

他们反正是贱籍,舍得自己身上一身膘。

朱标有些不确定地开口问道:“杨卿的意思是让这些读书人去代替衙门里的那些胥吏?”

州县衙门中,粮库是胥吏徇私舞弊、发家致富的重灾区。因为粮库里面全是谷物,倒腾抽换的余地比银库、料库更大。县粮库也叫“常平仓”,一个中等人口、收入的县,一般存量维持在3000至5000石不等。

从程序上来讲,这种以旧换新的做法是被法律所允许的,知县也都会照章办理。可是在执行的过程中就走样了,粮库中很多好谷也被充贱谷卖掉,而陈谷也会以新谷被买进,这一进一出便是一笔可观的收入。

这四个字,叫做物极必反!

官员们拿着最微薄的俸禄,却有着最严苛的惩处,这就造成一个情况,他们为了活下去(薪俸不够)就会去贪,而且一贪就是巨贪,反正都是个死字。

因为嘉庆皇帝清楚地知道,整个带清朝廷就是建立在一个又一个这样的胥吏上面。

又是一股自己极力打压的势力,结果反而因为自己的所做所为,让原本那团自己想要扑灭的火,反而是越烧越旺!

除了县令,县长书记于一身。

在那座破败的扬州城,第一次见杨宪时,这小子正在炖一锅子鸡汤在分给扬州城仅剩的那十几口百姓。

而这些书生不仅识字,而且还知农时,晓天伦,显然要更加适合这个位置。

要不是杨宪开口,朱元璋和朱标都已经被胥吏之害的问题给吸引住,而忘了如何安置那些读书人的事情。

又是好心做了坏事吗?!

“以如今胥吏的地位,这些读书人自然不可能会去当。”杨宪轻轻摇了摇头,开口道。“这种情况下,就算有人愿意去当胥吏,我也只会怀疑他的初衷。”

嘉庆皇帝曾有一句名言,叫做“本朝与胥吏共天下”。

朱标开口问道:“可那些读书人愿意去做胥吏吗?”

无论是朱元璋,还是朱标,都是当世英杰。

一脸疑惑地看着杨宪。

还能发生啥,咱都把他们能够做大的路都给堵死了,他们还能掀起什么风浪来不成。

杨宪果然还是那个杨宪。

因此贱民只有在自己内部通婚。

整个衙门,那些胥吏,别看人家是贱籍。

一旦成为了胥吏,就等是整个家族的希望都会湮灭。

也有助于,改一改他们身上那股略显腐朽的儒生气。

诚然,按照如今大明的律令。

整天琢磨的就是如何从朝廷、从百姓手中榨取钱财,在他们眼中完全没有天地良心这一说法,无所不用其极以捞钱为毕生之事业。

如果下面的人,全都是姻亲关系,铁板一块的话,上面这些领导的政策又怎么能畅通执行。

这可都是各地历任县官们,总结的血一般经验教训。

除此之外便全部都是胥吏。

“总而言之,就是一个宗旨,打通胥吏们的上进之路,让胥吏们有希望上进,只有这样才能让胥吏这一潭死水,给盘活,让他们流动起来。”

是啊,这样一来,两难自解。

而他县令呢,只不过是一个流官而已!

那么他们便会更加绞尽脑汁地在各大衙门里盘根错节起来。

胥吏同理,老朱将他们所有上升的通道尽数堵死,无路可去的他们,便只会选择利用手中的权利牟利。

在朱元璋看来,元朝正是因为让这些胥吏有了做官的机会,才让他们做大。

当初低俸,非但没有治好贪腐,反而肥了天下官员,让官员们越来越贪。

对于这些胥吏,县令们是既要倚重,又要提防,稍微一个拿捏不准,就要落得一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陛下是否还记得,你召我过来,最初是谈论什么事情。”

杨宪点了点头。

真的到了那个时候,这各地衙门,怕是真的要让这些胥吏世家给操控了。

一旁的朱标听到这,脑海里忽然一道灵光闪过,脱口而出道:“他们会变本加厉!”

尤其是在如今这个如日中天的大明朝。

朱元璋闻言不由得一愣。

因为像这样的库吏,不碰他,还能保证离任办移交时有个账目与实物相符。如果堵死了他们的发财之路,到时就会弄点麻烦给你瞧瞧。

拿现在一个县来说,公务员上万人,可正科级(县局、乡镇长)领导才多少。

这样来看的话,他的办法可不就只能是治标吗,只不过是在自己在位的时候,见不到胥吏之害而已。

而如今他不仅堵住他们胥吏,而且连这些胥吏的儿子、孙子、曾孙子的未来,一并判了死刑。

而等到三代之后,胥吏之害真正爆发之时,只会比原先任何朝代都要来得凶猛。

事情绕了这么久,终于又是给绕回来了。

剩下的还有县丞,相当于后世副县长兼政法高官;主簿,秘书长;典史,公安局长,教谕(教育局长)等等,他们和县令一样,都是朝廷命官,在吏部里面挂号,穿官袍,戴官帽。

制定最严苛的惩处贪官的律法,剥皮萱草,将胥吏打入贱籍。

朱元璋和朱标父子俩,眼睛都是一亮。

所谓铁打的衙门流水的官,衙门中只有胥吏这个群体是铁打不动世代经营!

大明后期。

简而言之,就是心理会更容易偏激与扭曲。

要知道一个县,朝廷命官就寥寥数人而已。

朱元璋越听,脸色就越难看。

朱元璋原本以为,自己只需要在律法上,将所有的禁锢全都拉到了极致,就可以轻松地将这些人控制在朝廷的掌控之下,不让他们为非作歹,祸害家国百姓。

与贱民为婚这种行为,看作是破坏伦常、有辱祖宗、混淆血统的行为。

届时,手中握有不亚于地方父母官权利的胥吏们,由于无法晋升,他们到时就会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为自家谋取私财这上面来。

而良贱不婚!

良民和贱民是不能通婚姻,实行良贱不婚的规定,这是社会等级制度的反映。

“他们敢”

可只要不是做得实在是太过分。

这些胥吏在一邑则蠹一邑,在一省则蠹一省,在一部则蠹天下。

正如朱标所说的,读圣贤书出来的读书人,往往自视甚高,这些低贱的胥吏,他们根本就不放在眼里,又怎么可能会去做呢。

要知道,大明一朝胥吏是贱籍。

县官们即便是发现了有库吏亏空的事情,不但不会追究,还会想方设法给他们瞒着,让他们自己动脑筋弥补亏空。而且千万不能逼得太急,一旦狗急跳墙,福祸真是难以预料。

洪武年纪,胥吏之害根本还看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