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我杨宪,真的治扬!》全本免费阅读 ggd8.cc
第173章新税的威力
大明赋税,分夏秋两季。
夏税从六月份一直到八月份。
秋季所征叫做秋粮,限第二年二月份前交清。
洪武五年的夏天就这样在杨宪吃冰棍、吹空调的惬意生活中过去。
而苏、松、嘉、湖江南诸道,作为新制改革试点,也终于上交了施行新税制后的第一笔税银。
京城。
皇宫,太和殿。
“老大,什么事这么高兴啊。”朱元璋正在批阅奏折,看着殿外走进来的朱标,开口笑道。
朱标并不直接回答,而是快步走到朱元璋跟前,递上了最新的一份奏报,开口道:“父皇,江南诸道税银已统计完毕,这是具体奏报。”
“这么快?”朱元璋略微有些吃惊,按往年情况,税收统计起码要迟上半月以上。
看来税制改革,将实物统一替换成税银后,大大加快了效率。
朱元璋接过奏报,打开看了一眼,脸上立马露出震惊的表情:“这么多?!”
看着奏报上写的那些数字,朱元璋一时间还有些不敢相信。
江南诸道仅仅夏税,竟然就上交了709万两白银!
要知道去年,也就是洪武四年。
大明全国夏税米麦4712900石,绢288487疋,钱钞39800锭。秋粮,米24729450石,绢59疋,钱钞5730锭。
明斤一斤约597克、明石一石约153明斤,可换算成264.98万吨米麦。
当时的平均绢价约为0.4375两白银/疋绢,可换算成40.39万吨米。
50贯为1锭,大明宝钞刚发行不久,市面上基本上仍然维持着朝廷制定的“1贯大明宝钞=1000文铜钱=1两白银”的规定,当时的平均粮价约为0.3125两白银/石粳糯米,我们姑且换算成65.56万吨米。
也就是说,洪武4年征收了约值305.37万吨米麦、或者说约值895.89万两白银的实物税,和价值65.56万吨米麦、或者说约值227.65万两白银的货币税。
一整年税收也不过堪堪过1000万两白银。
而新税改革后的江南诸道,仅仅夏税,就交了709万两税银。
虽说江南诸道这些富裕的地方,占了大明税赋的半壁江山,可这也只是半壁!
“由于其他地方今年仍旧沿用老的税制,因此税收工作开展的要相对慢一些,预估要半月以后才能陆续收到各地的奏报。”朱标顿了顿,接着开口道。“不过由于清丈田亩工作的顺利开展,在民间各地查出了大量隐田,因此即便沿用旧制,预估收上来的税也要比往年要多。”
“户部那边给的估计,今年仅仅夏税,便已经超过去年一整年的税赋了。全年预估能够达到2500万两白银以上。”
整整2500万两白银
听得朱元璋都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因为这实在是太他妈多了。
洪武头三年,建国之初。
朱元璋定下的政策是休养生息,因此几乎没有多少税赋可言。
这也是为什么,如今大明国库会这么穷的原因之一。
也就是说,洪武五年,今年一年的税赋,基本上就能够抵得上之前四年。
这又如何不让他心惊!
而这一切的一切,都只因为杨宪进献的税制改革。
税制改革后。
朱元璋和朱标都想到了今年税收应该是能够提高,可怎么也想不到会提高这么多!
朱元璋欣喜过后,整个人很快冷静了下来,他沉吟了一会儿,开口道:“老大,关于这个新税,江南诸道的百姓们怎么说?”
朱标知道朱元璋话里担心的事情。
他是怕新税是否会加大寻常百姓的负担,这样一来就有些得不偿失。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百姓才是大明的根基。
朱标开口笑道:“父皇放心,寻常百姓上交的赋税比去年还要少,对新税更是赞不绝口。”
“虽然单次税赋看起要比以往多一些,可新制是把田赋以及其他杂征总为一条,合并征收银两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