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孙嫣在家中食不知味的等了月余,等到了随大军回来的府兵和部曲,以及丈夫的一封信。
信中写自己一切平安,皇帝也被救下来了,如今正要移驾汾阳宫,又命父亲为山西、河东抚慰使,往山西、河东黜陟讨捕,自己欲跟随父亲,锻炼本领,叫她不要担心。
跟在公爹身边,长孙嫣是放心的,只是她见这信中语气,十分低落,再未提建功立业之事,知道此次救驾,必有不顺,软着语气写了满满三页纸的劝慰之语,又包了很多衣物细软,点了府兵快马送给他。
李世民回了她八页纸,一字一句都很委屈。
末了还写着:“若非随军艰苦,又没有个驻所,我一定要将你接来,亲自说给你听。”
长孙嫣失笑,她都能想象到二郎现在憋闷的样子。
她的丈夫话多又嘴快,路边碰见两条狗打架都要跟她描述一下战况,如今受了这么大的委屈,不说个三天三夜是不能好的。
偏此刻跟在公爹身边,公爹必定不耐烦听他的唠叨的。
果然,过了没几天,又来了一封信,又是八页纸。
长孙嫣认真看完,又回信给他:“雁门关一行非为救天子,是为救国家,救百姓,岂能计较一己得失?我知二郎有鸿鹄之志,又岂能在意一朝一夕。天子失于赏罚,是天子之失,并非你之过,若终日耿耿,耽误了日后大展宏图,岂不可惜?”
她刚写好信,绛云进来回话,说晋阳令刘夫人的幼子过满月,请她过府吃酒席。
刘夫人是自己和丈夫的媒人,这个满月酒是必定要吃的。
她叫绛云备下礼物,前往刘府庆贺。
吃完酒席回来,府中的婆子们早已等着,原来又到发月例的时候了。
好在她早就叫朝露备好了,又取了单子来和各位婆子一一对好,再将月例发下去,废了半日功夫,到底没有出什么茬子。
这是她头一回独自管家,公爹丈夫都不在,没人帮她镇着,必得处处小心。
等婆子们散去了,素雪忙奉承她:“娘子如今已经很有当年夫人管家的样子了。”
长孙嫣揉了揉胳膊,客气道:“多亏你们帮衬我,否则我也转不来。”
她嫁来时带了两个侍女,同她一起长大的朝露和出嫁前外祖母给她的秋霜,都是她的心腹。
而绛云和素雪先前是服侍婆母的侍女,婆母过世后,她二人就来服侍长孙嫣,对她十分尽心,有她二人帮衬,府中的大小内务她都能应付的来。
只是多少有些生疏,不及朝露和秋霜亲近。
朝露端着盘子切好的瓜果进来,见一屋子人都尬着,笑道:“何必都呆站在那里?来尝一尝井水里冰了一日的西瓜,既舒爽,又不会凉到肚子。”
长孙嫣接过来一块:“又是我叔叔送来的?”
她族叔长孙顺德在城东庄园做的风生水起,不仅如此,借着当家夫人娘家亲戚的由头,城里城外的产业都有沾手。
长孙嫣敲打过两次,李世民倒觉得没什么,有个自己人帮忙,他们夫妻也省事许多。
长孙顺德倒是知道进退,帐都理得明明白白,也知道奉承他们夫妻,成日里各色孝敬流水般的送进来,时间久了,长孙嫣也习惯了。
朝露点头:“早上快马送进来的,说是头茬的西瓜最甜,娘子尝尝是不是?”
她低头咬了一口,甜甜的汁水就沁在她的舌尖里,叫她眼前一亮,又招呼绛云和素雪坐下来一起吃。
这样一个沉闷的傍晚,主仆们围坐在一处,吃着清爽的瓜果,天南海北的聊着天,不失为一桩美事。
绛云吃着,想起什么,对朝露说:“昨儿我描了个花样子,想给娘子做件小衣,只是差两色线,不知你那里有没有?”
朝露指着秋霜道:“凭你要什么线,纵是我没有,秋霜那里也必定有,你只放心吧!”
绛云哎了一声,几个人又讨论起针线来。
其实哪里是差什么线呢?只是想找个由头搭个话,一来二去便亲近了。
到了夜间睡前,长孙嫣想起什么,对着守夜的朝露道:“明儿早上想着把西瓜送两个给我娘去,她也爱吃。”
朝露就低了声音:“大人已经送过去了。”
“我叔叔?”长孙嫣想想,皱起了眉:“这样不好,叫他以后别这样了。”
朝露给她掖了掖被角:“我早上已经嘱咐过了,娘子不必操心。”
有朝露在,总能替她处处周全的。
长孙嫣放了心,进入甜甜的梦里。
梦里有她的丈夫。
管家的日子十分忙碌,长孙嫣每日里一早起来,各色人际应酬,府中内务,府外营生,便忙的脚不沾地,连想丈夫也得趁半夜的时间,白天是抽不出空的。
一转眼就过了半年多。
李渊的差事做的不错,到达龙门时,遇上了龙门人毋端儿聚众起义,他领兵出击,连射七十发,都射中敌人,起义军因而败逃。李渊筑尸成京观,从尸体中找回了所射之矢。
转过年来,又击败绛州叛军柴保昌,降其众数万人,皇帝听闻十分高兴,又收到了李渊多次献来的鹰马,他深感手下人都不可信任,只有这个表弟还算妥当,于是进他为右骁卫将军。
李渊老怀宽慰,流涕谓诸子曰:“我早从汝母之言,居此官久矣。”
李世民也想念母亲,与父亲相拥痛哭。
四月,诏李渊为太原道安抚大使。
父子俩总算回到了晋阳城。
到达唐国公府的时候,已是半夜,长孙嫣得到外门传来的消息,忙披衣出迎,两人相遇于庭院。
今夜十五,月凉如水。
这是两人成婚后的第三载,大业十二年的春天。
七月,天子杨广从洛阳去江都。
他已经在北方待不下去了,想要回到自己的精神故乡,江南温柔乡。
此时已经是大业十二年,经过皇帝多次的作死,他的政治威信已经全面崩溃,隋朝的末日丧钟已经敲响。
天下反军四起,后世人称之为十八路反王,三十六路烟尘。
其中最被后人熟知的的一路反王,是农民起义军瓦岗军。
早年前,东郡人翟让因罪逃亡至瓦岗,落草为寇,建立瓦岗寨,又招揽同郡人单雄信与离狐人徐世勣,加之天下英豪,均来投奔,又率众在荥阳、梁郡劫公私船只,因此供给充裕,来归附的人越来越多,徒众达一万余人。
不过到此时为止,瓦岗军也只是个不成气候的小军队,不值一提,真正改变这支起义军命运的,是李密的加入。
李密此人,前文介绍过,他是个长安贵族子弟,偏以造反为好,当年杨玄感谋反,他特意从长安赶过去帮场子,献上上中下三策,杨玄感取其下策,不出月余而兵败身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