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玫一行人到荣国府时,中秋宴席已经准备就绪。
二门内花厅中人来人往,丫鬟仆妇在管家奶奶王熙凤调配下井然有序,贾母坐在正中,贾宝玉更是窝在贾母怀中不知道说些什么,引得周边人一片笑声。
因贾玫和尤家母女作别晚了片刻,邢王二位夫人带贾家三位姑娘先她们一步回了府。
此时,两位夫人和贾赦、贾政一同陪坐在下首闲话,贾琏、贾环、贾兰等站立两侧。
贾母喜爱热闹,道府中男女皆算自家骨肉,因此贾家姑娘及薛家、史家两位姑娘也在场,只是在屋侧席位边上等着开宴。
王夫人身旁座位空着,贾玫进屋后和贾母问了好坐了过去,黛玉跟在贾玫身后,和众位长辈依次请安,随后到史家姑娘身旁寻了个位置等着。
待人全了,贾母在一众孙男娣女的围绕搀扶下入座,众人才纷纷落座。
中秋宴席,说是宴席,众人都已提前用过晚饭,聚在一起不过是热闹,桌面只摆了瓜果点心和酒水。
贾家的宴,主角不是林黛玉更不是已经出嫁的姑奶奶,贾玫没有出风头的兴趣,随着众人说了几句话便安静下来。看人兴致都放到了小辈们联诗上,贾玫找了个舒服的姿势开始观察贾家众人。
来京一个多月,贾家人贾玫见过不少,这么齐全的坐在一块儿还是头一次,难得有个机会,她正好认真琢磨琢磨她的“娘家人”。
首先,说到荣宁二府,贾母当仁不让是头一等的重要人物。
荣国公府之所以还能称为“公府”,全托贾母,史老太君还活着的福。
也不知道当年的贾代善因了什么得了皇帝老儿青眼,按理说降等袭爵,愣是没有降下去。
贾代善本人应该是有点子本事,不过,显然这本事没有遗留下来,贾赦、贾政,连带下一代的贾琏、贾宝玉、贾环,都不像什么有本事到能够复兴家业,重振祖宗荣光的。
也亏得贾母心大,日常含饴弄孙的享乐,不插手麻烦事,不然这日子可真是不好过。
连她这半路出家的古代人都能看出来贾家明显在走下坡路,这老太太怎么就眼瞎心盲看不出来?
不对,贾玫暗自摇头。
谁眼瞎心盲老太太都不会,就是心知肚明大厦将倾,这一个六七十岁,半截身子入土的老太太能做什么?
总不能指望个老太太教育下一代,更不能指望她文成武就吧。
什么年纪就该操心什么年纪的事,与其做点没意义没效果还讨人厌的事,不如装傻子享乐维持表面的繁荣,做人嘛太清醒了对自己对他人都没什么好处。
不管是否掺杂利益,贾母总归对黛玉还算有点真心的关心疼爱,因此虽说立场有些对立,贾玫依旧不反感贾母。
身份尊贵、被人围绕的史老太君,说到底也就是个许多事、大多事都无能为力的老婆子。琢磨她,跟她太过计较有什么劲?
贾玫目光绕过贾母,拐到一旁试图找寻存在感的贾赦和一脸坦然的贾政身上。
这两兄弟典型的,不受重视的老大和被老人偏心的老二。
具体原因不详,也不太重要,已经这样了,追根究源没什么意思。
对这两兄弟,贾家人以至于外面人大多会觉得贾政靠谱些,迂腐却总体还是正经能沟通的好人,贾赦则是一个混不吝的老不正经。
贾玫赞同也不赞同。
她没有给人下好坏定义的习惯,不然她可能第一个被打上“坏人”的标签。
诚然,贾赦不是个好人,但贾政难道就真的好人了?拿那五万两来说,贾政难道不也想要钱么?只是一时舍不下名声错过机会而已。
比起贾赦这个真混球,贾政可能勉强能说一句好,但这所谓的“好”也得挂个前提,“毫无用处”的“好”,远不如坦荡但是有用的坏。
相信贾政,说不定哪天被人卖了还得说对方好,毕竟人家冠冕堂皇一套一套的,就是不小心坑了你也是不得已嘛。
还不如贾赦,坏的明白将来有了事骂的也清楚。
可能是先入为主,贾玫对贾政没有丝毫好感,心里再次默默骂了几句才转向别人。
邢王二位夫人,没什么好说的,标签很简单。
邢夫人是个会唠嗑的,有意思,可以多来往。
王夫人是个心里有事嘴上闷的,无趣,和贾政两口子,可能会有莫名其妙的心眼子,没必要打交道。
贾琏,熟人。
王熙凤,贾琏媳妇,荣国府管家的能干嘴皮子利索,老邢儿媳妇,老王侄女,其他没有交集待定。
李纨,不肯再嫁带着个儿子的寡妇,人,不熟。
贾宝玉,能做男主应该差劲不到哪里去,对黛玉不错,就是有其他心思也能接受,反正成不了事,爱白日做梦就做呗。真心喜欢黛玉的,有一个算一个,多一个是一个,她都得好好给人留着。
贾环,不受重视的男丁,现下小看不出来什么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