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荀子维齐非齐
谯周在一边冷笑,汝南则摆出一副看好戏的样子。
这些人都是蜀中大儒,读了许多书。
而李衡年纪轻轻,以前只不过是一个御医之子,他们自认为在辩论上,李衡绝不是自己的对手。
他们将话题往这方面引,就是为了以己之长,攻李衡之所短。
李衡不仅是太府寺卿、少府卿,还是大理卿。
荀子所言正是法家,与大理卿的本职是完全契合的。
“荀子有言:君法明,论有常,表仪既设民知方。进退有律,莫得贵贱,孰私王?”
说完,李衡盯着尹默,冷笑道:“来,尹大夫,你给本官说说,什么他妈的叫进退有律,莫得贵贱!”
尹默面色微微一怔,随即说道:“我与你谈的是先王恶其乱而制礼义以分天下,此乃天下之大道也,你与我谈甚进退有律,莫得贵贱!”
尹默大笑起来。
“请问天下之道与进退有律之道,孰轻孰重乎?”
“那尹大夫再来回答回答本官,荀子说,百吏畏法循绳,然后国常不乱,这又是何意?”
尹默冷哼一声不作答,心中却诧异,这小子居然还读荀子?
一边的谯周也略有惊讶,想不到李衡对荀子也略知一二。
不过估计也就略知一二。
谯周这些人非常清楚,想要扳倒李衡,不是简单的手段就可以的。
准确的来说,常超那些人确实是他们私下鼓动。
不能说是鼓动,只能说发表了一些意见,至于其他的嘛,就看这些年轻人的悟性了。
这些年轻人全部都是有家世背景的,最次的家族在地方上也远近闻名。
他们将来都有机会入仕。
当然,这些人都是益州人,不是荆州派。
更准确的来说,谯周和尹默他们是没料到李衡敢把所有人都抓了的。
抓了更好,这件事就是要往最大的闹。
他们不信,今日李衡得罪了那么多人,这事能善罢甘休?
恐怕事情传到关中,诸葛亮也未必顶得住。
当然咯,政治斗争不是这么简单的。
尤其是朝堂的政治斗争,讲究一个名正言顺。
只有名正言顺了,才能使各方心服口服。
各方心服口服非常重要,如果有人不服,诸葛亮就会借助这些力量来保住李衡。
所以,尹默才搬出了荀子,搬出了先贤之言。
他是打算在朝堂上,当着所有人的面,怒斥得李衡哑口无言。
这叫杀人诛心。
奈何到现在有些诧异地发现,李衡居然也读荀子。
这辩论的难度显然就增加了那么一点点了。
就在尹默思索之间,李衡的声音再次传来:“尹大夫,为何不回答本官的话呢?”
尹默却说道:“有天有地,而上下有差;明王始立,而处国有制。夫两贵之不能相事,两贱之不能相使,是天数也。”
谯周立刻说道:“李尚书也读荀子,难道没听说过,势位齐,而欲恶同,物不能澹则必争;争则必乱,乱则穷矣。”
李衡算是看出来了,这些人今日不是来以理服人的。
如果是来以理服人,为何不正面回答问题?
最开始,尹默说:先王恶其乱也,故制礼义以分之,使有贫富贵贱之等,足以相兼临者,是养天下之本也。
这是荀子维齐非齐论中的核心。
刚才尹默和谯周说的,都是维齐非齐论里的内容。
大致意思是,这个世界上有天有地的区别,有上和下的区别,人也是一样,圣明君主治理天下,用制度将人的高低贵贱区分出来。
同样高贵的人不能相互侍奉,同样低贱的人不能相互奴役。
这是天地之道。
人生于天地间,自然也就暗合了天地大道。
尹默用荀子的话来怼今日这件事,其核心还在谯周说的那一句“势位齐,而欲恶同,物不能澹则必争;争则必乱,乱则穷矣”。
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人们的权势地位相等,而爱好与厌恶又相同,那么由于财物不能满足需要,就一定会发生争夺。
一发生争夺就一定会混乱,国家就会陷于混乱困境,就有亡国的危险。
核心的意思是,那些工匠、农民,他们改打铁的打铁,该种地的种地。
不要乱!
乱了就会亡国的!
伱看看!你看看你李衡都做了什么!
你居然让他们来读书?
请问你这不是亡国之举,是什么?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