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2章诸葛恪来投
“我来去安排。”杜预道。
便在这时,李衡接到通报,诸葛融前来求见。
杜预看了一眼李衡,道:“恐怕叔长已经听说。”
“让他进来。”
诸葛融大步走进来,他的眉头皱得很紧,脸上的悲伤难以掩饰。
“大将军!我父亲他……”
“节哀顺变。”
李衡淡淡说了一句。
其实按照正史,诸葛瑾应该在延熙四年的北伐中就病死了。
也就是去年。
“我父亲是谁害死的?”
可能是因为李衡的到来,孙吴北伐变少,诸葛瑾也没有那么劳累。
“你问。”
“我知道从去年开始,他其实已经病倒在床,他却还坚持去见孙权,向孙权提出政见,他不该如此。他应该好好歇息的。”
“我的父亲没有与您联络。”
连李衡也没有料到,建业的舆论爆发后,第一个被舆论压死的竟然是诸葛瑾。
只不过那些舆论,是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吧。
“他也没有与我联络,这几年,我们已经断绝了书信。”诸葛融神色悲伤,从语气能听出来,他在极力压制自己痛苦的情绪。
“叔长因何问此事?”
过了一会儿,李衡才说道:“很快就会对吴国发兵,但目前最重要的恐怕还有一事,这件事需要叔长协助。”
至于这一次诸葛瑾在建业去逝,与其说是受到舆论压力死去,不如说是原本就已经病重将逝。
“何事?”
“我知道,他没有。”
李衡感慨道:“在他最落魄的时候,孙权收留了他,对他有知遇之恩,他也算对得起孙权了。”
沉默片刻,诸葛融说道:“大将军何日灭吴呢?”
“孙弘指责他是我安插在建业的细作。”李衡平静地说道,“这是建业鲁王和太子政权,孙弘是鲁王的人,你的父亲支持太子,你的兄长也支持太子孙和,孙弘想利用私通我这一点,来打压政敌。”
李衡沉默。
“大将军!我有一个问题要问您!”
李衡和杜预都沉默下来。
“我已经好几年没有见到他,现在连最后一面也不能见到,我想去建业看看他,坐在他的陵前跟他说说话。”
“你的兄长诸葛元逊,他现在的处境非常危险,听说他在皖口?”
“是的,我来见大将军也是因为此事,请大将军务必立刻派人去找他,接他过来,我已经写好书信。”
“那就太好了,我也正有此意。”
那诸葛恪可是吴国历史上北伐的头号强硬分子,从小就是神童,智商和情商都是双绝。
唯一的弱点就是刚愎自用。
这可能是天才的通病。
李衡在读史的时候,对诸葛恪还是有一定的了解的。
他并不担心无法驾驭诸葛恪。
李衡本身不属于天才类型的,他属于成长型人格。
他的前世,小时候甚至显得笨笨的,但他这个人意志力非常强,像一个打不死的小强一样。
意志力强伴随着行动力强,让他在大学毕业后出社会,做了很多事,也摔倒了很多次。
他从不通人际关系,不懂事务运作,到一点点积累,慢慢地去思考,去总结,后来也有一些自己的成就。
这种成长型人格最大的优点就是在人生道路上能够不断调整自我,认识自我。
这反倒能和诸葛恪那种天才型互补。
此时在皖口的诸葛恪,与李衡同一天收到消息。
诸葛恪得知自己的父亲在建业的舆论攻击下逝世,心中愤怒,但他却并未立刻提兵回建业,或者表现得愤怒又沮丧。
而是给孙权奏疏一封,在奏疏中,他提到自己的父亲是病逝的,与此次建业的风波并无关系。
其次,他向孙权表达自己是有罪的,父亲既然病逝,希望孙权能召自己回建业,自己一定配合廷尉调查。
有什么罪责,自己都愿意一并承担。
给孙权写完信后,诸葛恪又召集了自己的手下,公开表达了目前局势的严重性,也承认自己将会回到建业去接受调查。
但是,当天晚上,诸葛恪就命心腹开始细软。
诸葛恪收拾细软的第二日,也就是十月十七日,孙权的信急匆匆送到了皖口。
孙权在信中声泪俱下地表达了对诸葛瑾之死的痛惜,并且回忆了君臣二人的往昔。
然后,赞扬了诸葛恪的才能。
最后,表达了目前对诸葛恪的赏识,希望他立刻回到建业,继承他父亲的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