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亲身经历和听到的灵异事》全本免费阅读 ggd8.cc
道学天下:入静的法门太多,不知道怎么选择?其实掌握三种方法就可以了!
静功实修中,待用损法以后,念头已较少。
然后,这样前念已过之时,使吾之心神意识突然打住,停止于静止之态,这样前念已灭,后念不生即得清静。
然后守此清静,止于此清静之地,心中亦微微有丝醉意,感觉五官六识混同一体,自身心神如婴儿熟睡般恍恍惚惚,这就是“止”法。
但是“止法”不仅仅只用于太和静功修炼之时,必须把“止”字法应用到生活的极细微处,把“止”诀用得纯熟自如。
须知功夫之长进,关键就在于修炼者平常日用之际的修心炼性之功夫深浅如何耳!
“损止”之法乃有意之法,犹如两人在吵架难分难解,闹得不可开交,旁边添上一个强制劝和止念之人,三人闹作一团,固能保一时平安,但莫免手段太拙。
二、导忘入静法
所谓导者,乃顺心中念头起伏自然把这个念头引向清静之地,**伊始可以想象万物未出生之前一片虚无,空空洞洞,也可体察身边各静止的物体,眼前的空虚,体察观照这静默之机。
如此之后,再反观于自身,使吾之心神与这静默之机契合,自可获得内心世界之清凉宁静。
必须注意的是:此法需要一定悟性,才能掌握好。
因为此法虽是有为,其实无为自然之旨深契其中,只可神悟,贵在有意无意而行之,方能得其机趣。
因为所谓“导”者,并不是又产生一念头去引导原来之浮思意想,而是那少许念头顺自我起伏之自然而归入清静之地。
心中虽能清静,但终究还有一念,未能忘我,同时,有些初学者也许还有微微杂念。
故必须接着用“忘,就是把这所有之念头忘得一干二净,甚至把这“清静”之念也忘得一干二净,不知己在行动**,如同无心之人。
诀曰:“忘其精相合其细相,忘其微相,合其无相,忘无所忘,寂无所寂,浑然无我,湛然常寂,与道合真”。
杂念来时,用微意收归于“忘境”之中,一忘,念自无。
此需行者有一定悟性,方可领会,忘者,非枯木顽石之寂静之忘也,乃是将杂念之境移入更高层次的清静之静,忘也含合之意。
即用清静之境界与杂念相合,然后如火炉雪般化掉所有杂念,如此一合一化一忘,层层递进,直钻至无相之相。
后天形色全部忘掉,忘者,乃忘形忘色、忘气、忘声、忘相也,合者,合于虚,合于清静。
忘字还有一层含义,即随修随忘,不可执着于眼前之功修,达到这一层次,要打破这一层次,进窥更高层次。
故曰:随修随忘,得得失失,皆付之东流,不必去管,自然而然,功修日进。
以上导忘法乃微意之法,贵在有意无意行之,效之损止有意法,较高一筹,譬如是一个强制劝和,一个是用巧妙手段。
三、顺其自然入静法
顺之法,乃顺其自然也,即杂念来时,任之来,去时,任其去,顺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