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现代言情 > 绝对球感[乒乓] 现眼包子

32.走你自己的路

小说:

绝对球感[乒乓]

作者:

现眼包子

分类:

现代言情

《绝对球感[乒乓]》全本免费阅读 ggd8.cc

奥地利适应性训练,刚开始的时候,每当夜幕降临,其他队员陆续离开,陆筝总是最后一个走的。

几乎所有人都会自主加练,但陆筝无疑是这个时间段内对自己最狠的那一个,连罗晓溪都趁着吃饭的时候提醒:“你这股拼命的劲儿也不要太过了。”

她担心陆筝会因为过度训练而伤害到身体,步她的后尘,特别是如今距离比赛只剩几天,容不得半点闪失。

明眼人都看得出来陆筝不太对劲,她心里藏着事,那是一块沉甸甸的石头,压得她喘不过气来。

“放心吧晓溪姐,如果真过了,林指会喊停的。”陆筝拍了拍罗晓溪的手背,她知道罗晓溪因为早年的疏忽落下了病根。

越临近比赛,陆筝心里的不安越强烈,她知道自己该摆正心态,但那块石头就像生了根一样,怎么也搬不开。

世乒赛,从她决定进国家队后就一直在筹备的大赛,和之前的公开赛不一样。

乒乓球三大赛,不仅汇聚了全球最顶尖的顶级选手,也见证了无数传奇的诞生与传承,而陆筝即将走上这个国际舞台,不知道等待自己的会是什么。

国乒对新主力层的培养策略历来严谨,一般都用世乒赛和世界杯来练兵,常规的通关顺序为:第一步先打个世界杯团体赛,然后第二步世乒赛团体赛or双打,或者世界杯单打,接着第三步才是世乒赛单打,继而第四步奥运会团体赛,此项的前提条件是备战周期内以上大赛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最好有几个双打冠军和团体冠军傍身,最后第五步才是奥运会单打,这也有个前提条件,得拿到世乒赛单打冠军。

对国乒队员来说,能否拿到奥运备战周期内的两次世乒赛单打冠军,直接决定了能否上奥运单打。

举例说明一下。

1999年埃因霍温世乒赛,李国伦和汪琦夺冠,参加了2000年悉尼奥运会。

2001年大阪世乒赛,汪克明和汪琦夺冠,参加了2004年雅典奥运会。

2005年沪市世乒赛,汪克明和钟仪琳夺冠,参加了2008年京市奥运会。

所以,目前陆筝走的路是一条前所未有的路,她直接跳过前两步插队进了第三步,虽然她确实是直通打出来的,但这样的路径在国乒队并没有先例。

林立骅第一时间察觉到陆筝心态的问题,但这回和直通赛那回不一样,他准备熬新的鸡汤了。

这孩子哪都好,就是老跟自己犯轴。

当他和李国伦聊起陆筝时,李国伦越听越觉得耳熟,脑海里不禁浮现出另一个人的轮廓…发现思绪跑偏后,李国伦咳嗽了两声掩饰。

“队里只有她一个小孩,她找不到参照,当然会不安。”

“潘振跃你记得吧,八一队的小孩,汪华老带在身边的。”

林立骅立刻反应过来了,他当然记得。

八一队的“小神童”。

2008年,11岁的潘振跃入选了八一队,之后便成为了汪华的陪练,汪华对他的评价是:“小孩儿中唯一会打球的人。”

插一嘴,陆筝进入国家队后,汪华把她算作第二个会打球的小孩。

汪华回八一队打比赛的时候一直和潘振跃住一个屋,不论是全运会还是乒超联赛,哪怕潘振跃不上场,汪华也会带着他一起训练,让他感受超级联赛的氛围,近距离观察顶尖高手。

中国的全运会和乒超联赛,精彩程度一点不亚于三大赛,甚至难度级别比三大赛还要地狱。

国家队不少人都见过潘振跃,就连新闻镜头下,汪华的身边也总是能捕捉到潘振跃的身影。

李国伦也是八一队出身,八一队总教练洪涛曾跟他通过气:“咱们队有一个特别好的小孩,手感不错,条件非常好。”

李国伦去看过,是个好苗子,他记在了心上。

虽然和陆筝不是一个赛道,陆筝属于石头缝里蹦出的孙悟空,但在男线潘振跃绝对是一等一的天才。

经过这两年的磨砺,李国伦猜测今年全锦赛应该会让潘振跃打进国家队。

“终于要来了?”就像去年完全不担心陆筝进不了国家队一样,林立骅也下意识默认了潘振跃会进国家队。

这下好了,他有个贴心小棉袄,李国伦也有个保暖小棉衣,哥俩谁也不落下。

不过还是有不同的。

在补充主力层这个基础考量下,可以的话,林立骅希望能创造历史,虽前无古人,望后有来者。如果只是单纯想要成绩,方穗禾完全能打出来,只是时间问题,但现在的女队的情况比较复杂,缺少灵魂人物。

走了个钟仪琳,又退回去个郭玥,是真的让人头大。

2007年萨格勒布世乒赛冠军是郭玥,2009年横滨世乒赛冠军是钟仪琳,亚军是郭玥,秒懂为什么女队比男队愁了吧。

本来好好的梯队建设塌方了。

罗晓溪近几年又因为伤病发挥不稳定,方穗禾起来的早可又倒在了莫斯科,哪怕浴火重生也要缓冲一下,邓琳又跟她们不是一个区间,如今处于上升期,反观男队,冯戎一开始就是重点培养,钟承翊属于计划外杀出来的程咬金,袁辛更是左手直拍未来的希望。

不说了,林立骅很心累。

因此李国伦对潘振跃的期待更多是建立在稳定和传承上,或许是因为男乒如今的光芒足够耀眼,未来的辉煌也已见雏形,他更注重长远的规划。

“到时候让两个孩子多接触接触,好像就差一岁吧,应该能有点共鸣,互相激励也是好的嘛。”李国伦点点头回应林立骅,说出了自己的提议。

陆筝的不踏实感,源自于她的成长路径与常规截然不同。她没有经历过系统的梯队培养,而是一步登天地闯入了国家队的视野。这种跳跃式的成长,虽然让她迅速崭露头角,却也让她在心理上感到了巨大的落差和不安,哪怕林立骅经常给她喂鸡汤也于事无补,这并非一朝一夕能拧过来的。

而潘振跃则不同,他的成长轨迹更像是传统意义上的“好学生”。从小接受系统的乒乓球训练,一步步从地方队到八一队,再到国家队的预备名单,他的每一步都走得稳健而扎实。用陆筝的话来说,潘振跃才符合她印象中打乒乓球的正常上升趋势,有天赋,从小努力,然后绽放光芒。这样的成长经历,让潘振跃在面对大赛时,能够更加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