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穿越架空 > 替嫁孤女赢麻了 穆幕

37. 第三十七章

小说:

替嫁孤女赢麻了

作者:

穆幕

分类:

穿越架空

因为鸿远镖局的这艘船,更因为开河工程,整个嘉城周围的百姓都上头了,一天天的都挤在河道两边,干活的做生意的,把原本应该因为天寒而逐渐清冷的县城都变得无比热闹起来。

等到工程开了四五天之后嘉城之外的百姓都知道了,不少人组团租了船一起过来打零工,开河的人员数量到达了一个让整个县衙都震惊的数字,果然有钱赚最能激发群众百姓的热情。

现在再看这个工程,要想一个月干完所有简直绰绰有余。

不过开工没几天负责对接的县衙就遇到了大问题,管理和登记发钱的人不够了,整个县衙的衙役都分出去当监工指挥了,但人数还远远不够,于是各村的村长被征召了。

另外还请书院山长牵头,邀请了数十位有秀才功名的读书人帮着书吏一起进行登记发钱工作。

刚能双脚下地走路的周谨言毫不意外的也被征召了。

毕竟大部分秀才都是想要再往上考一考的,官府也不能强制打扰人家读书用功的时间,那么就只好找那些短时间不准备往上考的秀才。

可是大部分不往上考的秀才也都有自己的本职工作,于是伤了腿的周谨言就被拉出来充了人头。

冬日里起早贪黑来往不便,而现在这个热闹的情况,想要到城里找个临时落脚的地儿都不好找,好在周家原本在城里的住处还在,君柒收拾收拾就准备陪着周谨言一起去城里。

至于吃饭问题也好解决,因为翠兰嫂子听了君柒的建议,打算趁着这一个月的时间两人合伙好好赚一笔,正商量着到码头卖些啥吃食的时候,婆婆周元娘表示自己也要去赚一票。

“娘也要去卖吃食?”君柒以为自己这位婆婆也有什么拿手绝活,只不过日常不表现出来。

“那不是,灶上活计我不会。”周元娘摇头,“我要去山里走走,弄些野物卖给那大船上下来的有钱人。”

“娘要去打猎?”君柒见周元娘点头,转头看向身边的周谨言,然后又得到周谨言的肯定点头。

“婶子还会打猎?这也太厉害了!”翠兰嫂子和君柒一样被震惊了,不过翠兰嫂子不知道周元娘的过去所以并没有什么疑惑,只觉得人家本事大,君柒就很好奇了。

原来她认知中婆婆身体强健这事儿根本就是一个误解,能上山打猎的就已经不是普通身体强健的程度了,这是有一定拳脚功夫在身上了吧!

“母亲会一些拳脚功夫。”周谨言没有错过君柒眼中的惊讶,解释道,“家里一开始的家用都是母亲打猎补贴的。”

君柒:哇!婆婆威武霸气!

也是,一个寡妇带着嗷嗷待哺的幼儿,要是手里没点赚钱的本事,就是亲戚再补贴,也没有那个吃饱之后还读书科举的资本。

“城里地方虽然小些倒也住得下,我去山里,你们就去城里。”翠兰嫂子原本是打算晚上回村子里的,做生意的家伙什就放在城里,君柒在城里可以做些准备工作,到时候她一个人就可以到码头出摊。

“都听母亲的。”不等翠兰嫂子说什么,周谨言就直接拍板决定,于是一家人快速收拾了东西,约好了村长家的牛车。

等牛车一大早送完村长去城里,回来再把他们送进城。

周家在城里的房子,是一个7字形带个小院子的小户型,厨房柴房在东边,正屋有两间都做了明暗隔离,西边就是和隔壁共用的院墙。

君柒和周谨言住东屋,后半间是房间前半间是书房,这原本就是周谨言的房间。

翠兰嫂子母女三则住在了西屋的后半间,就是原本婆婆周元娘的房间,外头半间则充当堂屋,摆了桌子凳子平日里都是用来吃饭的。

这个小院子有一个大优点,那就是院子里有口井,并且水质还不错。

但是缺点也很明显,院子里是没有厕所的,这边用的是马桶,每日有专门收夜香的人在后门倒马桶,而洗马桶是自己的事情,出了后门不远处有条水沟,大家都在这里做些清洗的工作,脏的自觉在下游,干净一点的就到上游。

不过水沟因为开河的缘故,水量下降的很厉害,就几天的功夫外头已经有人在卖水了。

上午到的城里,收拾好吃过午饭,周谨言去了衙门报道,周元娘带了干粮和背篓叫了牛车往北山去了,君柒则和翠兰嫂子开始煮饭揉面。

两个小家伙一个在摇篮里啃布老虎,一个帮着择菜。

君柒和翠兰嫂子也不准备搞那些花里胡哨的,就主打一个量大管饱,厚实的大饼和瓦实的杂粮饭团,只做两种馅儿,咸菜肉末的咸口和豆沙的甜口,另外装一桶热腾腾的大骨汤水,就齐活了。

因为这边人普遍都吃米饭杂粮,面食吃得少,所以杂粮饭占了八成,大饼只占两成。

两人先去买了大骨头一边炖汤一边做大饼和饭团,打算先做一些赶在晚上用晚饭的时候试一试,顺道把晚饭也做了,两大两小提前吃了,然后两个小的留在家里看家,两个大人先弄了板车然后才推了东西赶去码头。

第一次摆摊君柒和翠兰嫂子都有些紧张,特别是翠兰嫂子怎么也张不开口,倒是君柒做了一下心理建设就开始叫卖:“卖杂粮饭团杂面大饼啦,骨头汤白送了!”

翠兰站在边上看着君柒叫卖,想想还留在家里的两个女儿,为自己鼓了鼓劲儿也跟上叫卖起来,几声之后就自然放开了。

很快摊子前就有人围了过来,毕竟白送什么的实在是太过抓人耳朵了。

“这位娘子你这汤真白送?”虽然说过来干活都是包吃住的,但是包吃的伙食要想多好是不可能的,所以不少人就会在饭点出来买些其他的贴补一下自己,当然除此之外,还有那些为了每天多要十文钱,愿意自行负责食宿的。

“只要买了大饼和饭团,这汤就不要钱。”君柒捅了捅翠兰嫂子,翠兰嫂子立刻心领神会打开盖子,一瞬间肉香味就飘了出来,“大饼和饭团,不管甜口还是咸口都是两文,两文你买不了吃亏买不了上当,还有一碗骨头汤,走过路过不要错过!”

串词脱口而出不带一点磕巴,君柒说完才反应过来,眨眨眼接着道:“大伙起早贪黑,这大冬天干的大汗淋漓,两文钱的饭食还有啥好犹豫的?咱们这馅里可是掺了猪油的,这油水补上去了干活才能长久,才能赚更多的钱!”

“你这小娘子倒是嘴巧,可别只是个嘴把式,给我来个饭团试试味道,要是不好吃我老齐头可不依!”一个身高体壮的中年男子瞅了两人一眼,站了出来,“别忘了来一碗汤。”

“好嘞,您拿好!”包食物的大竹叶街边的杂货店里都有卖,来的路上顺手买了就能用,至于碗则是家里拿的,码头边就有一口大水井,周边摊位都到那里洗东西,要是给两文钱还有婶子洗好了给你送过来。

杂粮饭团你要说有多好吃那肯定是胡说,两文钱也搞不出花来,但是胜在实惠,真的有猪油不说还有一大碗骨头汤,确实是物美价廉。

于是得到这位老齐头的认可之后,买的人渐渐多起来,杂粮饭团下去很快,倒是大饼只卖出去三四个,都是尝鲜的。

等到杂粮饭卖完了,才有几个人为了那口汤买了大饼,但终究剩下大半没卖出去。

果然这里的人无法把面食当做日常主食。

“这位娘子,你这里可是有大饼?面做的?”正在君柒准备和翠兰嫂子告辞,先去县衙给周谨言送饭的时候,突然跑来一个中年汉子,长得有些富态,一边问一边擦汗。

“对,有大饼,是用玉米面豆面做的。”翠兰嫂子立刻掀开盖子露出里面一个个排列整齐的厚实大饼。

“好好好,多少钱一个,我都要了。”来人是城里最大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