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记录

《探花》

5.第 5 章

晚春的凌晨,在朝臣们奔向未知命运之际,东宫里的太子也走到了弥留之时。

公孙桓从东宫出来,就疾步赶往昭阳宫。

昔年的宠妃宫殿,如今已破败斑驳。高耸的宫墙被藤蔓蔓延,曾经恢弘的宫殿大门也朱漆剥落,檐下挂着的两盏琉璃灯也破碎的摇晃在凄风苦雨里,无声诉说着今夕的凄凉。

宫门两侧护卫见他过来,恭敬地一抱拳。

公孙桓颔首,在等候通报的时候,就立在檐下静候着。

没过多时,有内侍提了宫灯从虚掩的宫门后面出来,躬身引他入内。

宫殿内更加荒芜,四处都是残破的雕梁画栋,以及散落的琉璃碎瓦。绕过壁画已褪色剥落的影壁,公孙桓踩着杂草与碎瓦,一路低眼不敢四处多看,亦步亦趋随着那内侍往正殿方向走去。

至了殿前,内侍示意他止步,而后就躬身无声退了下去。

两扇殿门半掩,有纸钱焦糊之气从里面渗出。殿内并未点灯,廊下两盏奠字白灯笼将惨淡光影投在腐朽帷幔间,朦胧中可见殿内一个披麻戴孝的模糊背影,正跪在灵案前焚烧冥纸。

公孙桓屈膝跪地,低声禀报昨夜至今东宫与西街周府的变故,事无巨细,陈述详尽。

若周府里的人在此,必会大惊失色,因为他们自以为隐秘的行事,此刻却被人剖露无遗!他们这些周府诸人就宛如那戏台木偶,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皆在他人目视之下。

乌云遮天,外头又开始淅淅沥沥下起了雨。

公孙桓撑伞出昭阳宫时,恰见一群内侍端着祭祀用物鱼贯而入。余光在那些成堆的黄纸、元宝、以及车马、纸扎人上一扫而过,而后他迅速移开目光,只当没注意到那些个造型、服饰、面孔都似曾相识的纸扎人。

宣治门殿前广场,众官员在冷雨中打着寒颤,神情萎靡而惴恐。

今日的早朝没有纠察御史持册唱名,也没有黄门来检阅名册。广场前方的位置空了一大片,缺席未至的,赫然就是昨日进殿朝议的四品以上朝臣。而这些低品阶小官之中,也缺席了十数人之众。

经过一夜的发酵,饶是消息迟滞的,也知了昨夜的惊天变故。惶惶四顾,诸多同僚们迟迟未至,再结合昨夜京中的诸多乱相,他们脑中焉能不胡猜乱想,进而胆颤心惊?

陈今昭与鹿衡玉各自在雨中瑟瑟发抖。

不同于半宿心神不宁,以致空手来的鹿衡玉,她今早出门时可是特意带了把油纸伞的。

可奈何她的上官没带啊!

于是她的这把伞注定了撑不到自个的头顶。

献了伞后,陈今昭遂也加入了顶风冒雨的群体里。

好在没等雨势渐大,宣治门那就传来了动静。众人抬目急望过去,就见到久未至的那些朝臣们正从宣治门处陆续而入,虽前后左右皆有披甲持戈的兵士相随似有押赴之意,但这些朝臣们精神尚可应是并未受到磋磨。他们面上神色或愤懑或激昂再或是从容平静,挺胸拂袖大步朝广场方向而来。

在见到这些朝臣的那刹,广场上的众人宛如有了主心骨,内心都安定了不少。尤其是看到国朝的擎天玉柱周首辅的身影亦出现在宣治门时,担惊受怕了一大早的众人顿时都忍不住要热泪盈眶了。

周首辅是由着左右官员搀扶着过来,殿前文武百官默默朝两侧让出路来,让其从百官之中缓慢穿行而过。

在周首辅打跟前经过时,陈今昭都忍不住摒了呼吸,如其他官员一般,濡慕而敬仰的抬眸看向他。除了鹿鸣宴那回,她这是头一回如此近距离的看着朝中的这位擎天玉柱。

“请老大人万万保重。”

恰在此时,一道清越的声音冷不丁从身侧窜出。正沉浸在万般思绪中的陈今昭就刷的回神,反射性的就朝右侧转了脸看去。果不其然,惊入眼帘的就是那长揖而拜的身影!此刻弯下腰的沈砚与旁边木头桩子般杵着的她、以及周围众官员们,形成了鲜明对比。那般鹤立鸡群的他,大抵是不会顾忌旁人死活,彻底将旁侧笔直呆站的她衬托成了呆头鹅。

显着他了,显着他了!

陈今昭只觉得好似有股怨气,直冲天灵盖。

尤其是见到周首辅径直路过她,却给了沈砚半个停顿一个颔首示意后,她更觉得自己此刻的面容大概都有些扭曲。

下意识朝左侧迅速望去,果然看见鹿衡玉那张比她还扭曲的脸。在讨厌沈砚这件事上,他们的立场完全一致!每每因此心态不稳时,她就会去看鹿衡玉,绝对能找到认同感。

待朝臣都归位后,纠察御史开始唱名,亦如昨日。

唱名毕,黄门接过名册,查验后却并未高唱着让朝臣入内殿朝议,反倒退至一旁。

很快,有人群从远处浩荡过来。

陈今昭与其他群臣循声望去,只见是一群披甲的彪悍军士,掌按腰刀,目光如炬的踏步而来。为首的是个是中年儒生,步履从容,气质谦逊温和,举手投足间尽显儒雅,与周围那些铁血悍将格格不入。

不消说,此人正是兖王心腹,公孙桓。

殿前原本些许的喧嚣瞬间沉寂,众臣尤其是昨日在宣治殿死里逃生的那些朝臣们,无不怒目切齿的死死盯着他。这个笑里藏刀的刽子手,昨日于宣治殿,一言不发连诛三人!诛他们名公钜卿,如屠牛羊!

公孙桓对这些仇视视若无睹,近前就是长揖一礼。

“桓给各位公卿见礼。”

周首辅由左右人扶着,勉强而立。他直接无视了公孙桓,环顾一周,断然发问:“姬寅礼呢,让他出来与老夫对峙!”

“放肆!!”这齐声怒喝来自周围的悍将们。他们怒发冲冠,按住腰刀虎目怒睁,几欲扑上来噬人。

有悍将霍得拔刀出鞘,当即就要上前,却被公孙桓拦下。

“周大人慎言!尊者名讳,不可轻言,君为百官之首,岂不识周礼乎?”公孙桓脸色不好看,“老大人于主公若有成见,不妨直言,毋使百官误视主公如洪水猛兽也。”

好个巧舌如簧的狂生!此刻倒成了他周济是非不明了!

周首辅终于看向了对方,枯瘦手指直指兖王党羽:“老夫行端坐正,从勿以成见视人!老夫今日在此,就欲问他兖王、他姬寅礼!禁贤良可属实?囚太子可属实?亵渎朝纲可属实?马踏西街屠公卿可又属实!”

一个虎头燕额的粗莽悍将猛然出列,甲胄铿然作响:“末将倒要反问诸公!主公临危受命可属实?奉诏讨贼可属实?月余荡平八王可属实?除余孽乱党、还京都太平可又属实!”声如洪钟震寰宇,老首辅踉跄退步。

那虎将猛又跨出两步,声色俱厉:“主公甫接诏令,即整三军,马不停蹄,率众将士火速入京勤王!一路跋山涉水,不辞辛劳,马不解鞍,人不解甲,行军两月。三军甫入京,未及休整,即杀向乱党,为勤王保驾!主公身先士卒,与将士奋勇杀敌,置生死于度外!京中乱时,诸公盼主公速来;京中平定,诸公视主公为国贼奸佞。可笑,可恨!”

这番讥讽令文官集团面色铁青,周首辅甩袖叱道:“莽夫安知大义!”

虎将大笑一声:“说的是,吾等粗鄙莽夫,不通孔圣之言,不配与贵人老爷们论道。但正因吾等莽夫浴血奋战,方保得京中老爷们的富贵太平!”

公孙桓适时叹声:“主公惟愿效武穆之忠,怎奈诸公万般相疑。”

周首辅枯瘦手指直指殿前玉阶,颤声驳道:“兖王入京戡乱固有其功,然其行径较之八王尤烈!马踏西街三日不绝,太庙阶前血痕未干,这般作派,岂非昭示其觊觎神器之心?”

“诛者皆当诛,死者皆犯吾主大不敬。桓以为,诸公当对此心知肚明方是!”

公孙桓的直言无讳让整个宣治门殿前鸦雀无声,唯闻周首辅牙关相击的咯咯声。

环视一周,公孙桓忽敛衽长揖,“周公惧流言之日,王莽谦恭未篡之时。若主公真有异志,那只管坐视京中乱相,又何须奉诏入京?烦请诸公扪心自问,若无吾主,京城十室要空几室?若无吾主,尔等王公贵胄今安在!”

这番诘问如重锤击鼎,震得诸公面无血色。

周首辅踉跄扶住左右官员,忽见公孙桓捧出个沾血木匣——

那,那分明是月前他们密呈淮南湘王的乞援书!

公孙桓在对方震惊失魂的神色中,将乞援书连沾血木匣一并送还到对方手里。

“老大人收好,万莫再弄丢了去。”公孙桓温言嘱咐,转望向满朝朱紫,捋须慢叹,“主公还让桓带句话——若诸公欲搏青史美名,倒也不妨待政通人和百姓安居乐业、四夷宾服万国使臣朝拜之后。”

不消环视四顾,周首辅都能似能看到周围臣僚涨红的脸色。

他怔望着怀里的沾血木匣,以及袖中暗藏的、满朝公卿按了血手印的绝命书,忽觉满朝忠烈气,此时此刻无不可笑。

“主公怀大义,惟愿为贤臣良将,保国朝长治久安,国祚绵延。桓今日直言,满朝诸公,皆错看了吾主!”

<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

上一章 回书目 下一章
[ 章节错误! ]      [ 停更举报 ]
猜你喜欢
小说推荐
所有小说均由网友上传,不以盈利为目的
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