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执黑从来不败[围棋]》
这段讲演之后是下一个阶段,薄凌青和他的同伴将会在旁边的小会议室内,与报名的小棋手们下“多面打”的指导棋。
校方很恳切地道谢:“真是麻烦你们了!”
薄凌青笑着握手:“您客气了。”
旁边的职业四段忍了许久,终于不用装正经了,趁着这会儿都是大人,略微放松了姿态。
而后被薄凌青斜了一眼。
四段:“……”
行行行我收着我收着还不成吗?
没有小孩子在这里啊!
我又不会把他们带坏!
教导主任那边在核对之后要参与多面打指导棋的名单,也给薄凌青两人一个休息的空档。
小孩子有着跟职业棋手——尤其是四段和七段这种高段位的——对弈的机会,属实难得。
这对孩子们有莫大的好处,所以实验小学的老师们都很谨慎。
围棋多面打,其实就是车轮战,由一位棋手同时与多位棋手对弈,即1VN。
指导棋,顾名思义,目的在于指导而非胜负,属于教学性质的对弈。
从古至今,指导棋都是非常珍贵的机会,也是围棋传承的主要方式。
就像老师给学生阅卷的同时讲解错题,既要指出来哪里错了,又要引导多多思考正确方向,最后带着学生一起得出解题过程与最终答案。
是一件很费心力的事情。
多面打+指导棋,两个结合,说明了这场对弈不那么地紧张,也表示了两位棋手与诸多孩子的水平差距极大。
否则,用被分散的精力去面对数位同等棋力的对手,哪怕是职业七段和四段,亦会招架不住。
·
双蝉被排在了第二轮,是谭希好不容易抢到的。
能跟职业棋手对弈的机会少之又少,就算是多面打,也不容易获得。
薄凌青这个高度的报价,一场一对一的指导棋也有几百上千,是要花钱去抢的。
与所有爱好、特长一样,围棋是一种想要精进就要付出极大精力、钱财的活动,培养一位专业棋手并不简单。
侯秋意陪着双蝉在等时间,很多听完讲演的孩子已经离校了,今天周五呢,回去就放假啦!
他们急不可耐地想要玩耍,而不是在这里等着去坐在棋盘前,费脑子地下棋。
这多无聊呀,早点回家看电视玩电脑不好吗?
再说了,校外还有好多好吃的小摊子呢!
双蝉有点紧张,更多的是期待。
她在这个地方,其实还没来得及下棋。
死亡、新生,霍然换了身处的世界,这些变化过于刺激,双蝉一度以为是自己在做梦。
她现在知道了,不是做梦。
因为人梦不到这么厉害的“现代”,那些马路、汽车、空调、耸入云霄的高楼大厦……
是她从未想过会有的场景。
人无法构想出来自己见识之外的东西,就如“东宫娘娘烙大饼、西宫娘娘剥大葱”,贫穷会限制想象力,北宋人也不会想得到21世纪会是如何模样。
侯秋意问双蝉饿不饿渴不渴,要不然她去小超市买点吃的回来。
双蝉摇摇头:“不用。”
侯秋意的声音轻轻的,但越说越坚定:“那你不要紧张哦!我们是小孩子,下成什么样子都是可以的,等我们长大了,就会跟他们一样厉害!”
她在给双蝉打气:“加油!”
双蝉被逗得笑出了声。
似有若无的回忆缥缈继而消散,她的笑像是瓷白的云雾凝结成的白色花。
侯秋意本来举高了手臂,这会儿见到她笑了,看得愣了神。
双蝉长得很漂亮,她转班到这里了以后,大家都认为她是班花——虽然侯秋意觉得好没意思,这东西又不给零食的,有什么用呢?
但侯秋意也认为双蝉非常漂亮,是与她见到的人都不一样的漂亮。
上课的时候老师教泉水叮咚,她就会扭头看双蝉,想着我同桌说话声音就是这样的哎!
旁边有追星的小女生在那里跟同伴聊着“我本命神颜”,小小年纪已经从网络上学会了太多应援语句,侯秋意听到过什么眼睛里有星星,当时还觉得离谱,认识双蝉了以后她觉得这话也不是那么夸张嘛!
尤其是双蝉看棋谱的专注模样,侯秋意脑袋一歪趴在课桌上,能盯她很久都不错开眼睛。
并且丝毫不会觉得无聊呢。
前两天还有人给双蝉的桌斗里塞情书和巧克力,侯秋意一边嘟囔着癞/□□,一边提前把东西掏了出来,噔噔噔跑出去到隔壁班,直接甩到了那人的课桌上,威胁对方撒泡尿照照吧。
结果又有喜欢这个男生的女生,得知了此事后还想来找双蝉的麻烦,又被侯秋意给拦截了。
于是侯秋意刚多了一个新鲜出炉的外号:双蝉迷妹。
这外号挺热乎的,才两天不到呢。
对此,侯秋意表示:你们追星追疯了吧?
另外:有点好听!我喜欢!
班主任让她多照顾双蝉,侯秋意觉得她是有这个责任的!
但她也是真的,好喜欢好喜欢这个新同桌哎!
这会儿看呆了,连双蝉伸出手在她眼前晃悠,都没回过神。
侯秋意:“啊?啊?”
双蝉不解:“怎么开始发呆了?”
侯秋意有点不好意思:“……没、没啊!”
语气轻飘,都快要飞到天边去。
双蝉脑袋上的问号都快具象化了。
但她也没时间再跟侯秋意聊天,那边喊着第二轮的小孩子准备准备,第一轮马上要结束了。
——第一轮是给学围棋不错的、已经有过考级和业余段位的孩子们的专属位置,是正儿八经的指导棋。
——里面有学得好的都已经参加过一次升段赛了,当然,失败了。
至于第二轮,也就是谭希抢到的,是对没有围棋证书、可能稍稍认识了围棋,这种程度的学生位置。
谭希问她会不会下棋、学到什么程度的时候,双蝉收敛地估计了一下,不太确定地给出“可能相当于你们这里学了三四年?”。
她身处北宋——亦是在图书馆看到了历史书才知道的——那时候围棋也很流行。
上有所好下必甚焉,从太宗赵光义这位皇帝开始有的赏识,到士大夫阶层的雅集,棋艺高超者可以成为棋待诏、获得圈层公认的好名声,好处分外得多。
其中,唐代设立的棋待诏制度在北宋有了进一步的完善,也促使了棋风盛行,路边茶馆、勾栏随处可见下棋的人。
一如唐代以理论描述为主所构建起来的“围棋九品制”,将棋手的棋力与品德相结合,形成了从九品的“守拙”到一品的“入神”,宋代文人也承认并且遵循这个品级划分。
但这个九品制,非官方明文认可。
包括宋代的棋待诏选拔,也并不是以九品等级为依据,主要还是看实战成绩。
当然,还有他人的推荐。
双蝉除了《忘忧清乐集》,还借了《棋经十三篇》。
后者相较前者的重要性尤甚,是古典围棋理论的新高度、系统化。
《棋经十三篇》中提到过“九品”,这本北宋仁宗时期的书籍,证明了九品制在宋代是被认可的。
一品最高,九品最低。
恰与现代围棋九段的划分相反,职业初段最低,九段最高。
双蝉被她的师父评判为七品“斗力”,偶有精进,即将可以踏入六品“小巧”。
她不足在攻杀之气过于强劲,却也恰好因为算路精准、力量丰沛,而隐隐提升了实战棋力,足以与四品“通幽”之境一战。
她赢过自己的师父,也赢过许多品级棋力远胜过她的人。
双蝉喜欢棋盘上的世界,沉浸其中时,她会感到天地辽阔任其遨游,日月星斗随她起舞。
那种连毛孔与魂魄都震颤的感觉,是其他事物都无法比拟的。
粗略对比的话,九品守拙相当于现代围棋的业余段位中上水平,七品斗力几乎可以算作是职业三段。
可是,围棋是不断发展着的。
无法让宋代的棋手与现代的棋手比个高低,也缺乏更多的史料支持,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