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这次我决定先迈左腿》
徐明惠心中叹了口气,这个妹妹就比自己女儿大十岁,自己要早十年结婚都能把她给生出来,总觉得她还小着呢。
作为妈妈的正牌女儿,马丽丽大方的把自己手头上剩下的钱都换成零钱支援给了小姨,穷家富路嘛,其实也没多少,也算一点心意。
马丽丽没钱了,不慌,她早就有了想法。
说起来马丽丽也曾经是一个小说爱好者,从纸质的到网络的,自然也忍不住自己写过,从手写到打字,甚至还曾怀疑过习惯手写的自己可能没办法习惯用电脑打字,当然后来是真香了。
这回她打算重操旧业。
先做点准备吧,吃完晚饭,马丽丽拿着自己做的笔袋和小本子,冲徐明惠喊了一声:“妈,我要去文化宫图书馆。”
“别回来太晚。”徐明惠一边收拾桌子一边说。
“晓得了。”
文化宫就在马天华上班的医务所对面,走路过去两分钟。一路上人还挺多,有的是饭后带着家人慢悠悠的散步,有的是匆匆赶去上晚班,还有走读的学生回学校上晚自习。
工人文化宫整体建筑就是一个“工”字形,中间的“丨”是过道,两边的“一”,一个是电视房,晚上经常会组织热热闹闹舞会等活动,一个是图书馆,附带安安静静的阅览室。
阅览室中间摆着几个沉重的长桌长凳,长桌上均匀的打了钉子和绳子,用来栓杂志。《今古传奇》《故事会》《大众电影》《电影世界》《妇女生活》《中国青年》《海外文摘》《读者文摘》《知识就是力量》《奥秘》《儿童文学》《少年文艺》……总之除了专业性杂志,一般大众杂志画报甚至儿童杂志图书馆都订了,有一些摆不了的可以直接到图书馆窗口问管理员借。
图书馆除了报纸杂志,还有不少小说,近几年流行港台言情和武侠小说,什么四大言情作家、四大武侠大师,图书馆都进了全套,不过每部最多只有两三套,爱看小说的人时常都会来问问自己看的下一集还了没有。
小说杂志需要太多字,撇除,马丽丽打算先挑一些只需要小方块的杂志报纸投稿,但是找哪些才好?这是个学问。
流行的、热门的杂志和报纸,审稿自然严格又难进,但通常只要采用了就有稿费。小或冷门杂志要求也许没那么高,但是有一些可能并没有稿费,采用也只给寄个样刊而已。
除了稿费,还有很重要的一件事。在没有电脑没有网络的年代,一份稿件很有可能要十天半个月甚至好几个月才能知道结果——是采用,是寄回修改,还是退稿。
所以有哪些靠谱的杂志报纸,这就得好好研究研究了。
当然,马丽丽可不会傻傻在一颗树上吊死,她决定还是尽可能多写几篇,多投几个,遍地撒网嘛,能在哪捞到鱼就在哪捞鱼。
想当“海王”,也是有技巧的,比如可以一个设定写几个不一样的文这个亚子。
好比写一家子,就不能光写一家子。
写婆媳矛盾丈夫不作为,最后妻离子散的,可以投给喜欢猎奇文字的杂志。
写丈夫在家不管事妻子对婚姻失望,婆婆都看不下去最后在居委会大家的帮助下丈夫醒悟的,可以投给报纸。
写丈夫是个妈宝男,妻子干脆把自己也化身成妈宝女,最后丈夫终于决定努力改变的,可以投给妇女杂志。
父母吵架冷战孩子想方设法让父母和好的,可以投给儿童杂志。
一家多用,节省得嘞。
真开始写起来,马丽丽发现,她灵感是有,但手写也是真痛苦,好想念有电脑打字的时候,一天码字几千一万,一朝回到解放前,纯手写一天才几百,这还是潦草写的草稿,等要认认真真写到格子纸上的话,估计三个小时才能写八百字。
问题不大,反正也不急,马丽丽习惯先写好,过段时间再重新看,然后会发现写的不好的地方再修改,改几次后才抄到稿纸上。
稿纸是马丽丽问小舅舅要的,学校里老师经常需要用这个,徐高远也不问马丽丽干嘛不朝他姐要,直接带了一本给她。
这可方便了马丽丽,她虽然写字没问题,但手指太短,钢笔操作不熟练,总是写错字或是写糊,只要写坏了一个字这页就不能用了。
“可恶啊!”马丽丽把笔一扔,“算了,我还是先练练吧。”
年龄太小,硬件设施不达标,真是费劲啊。
发现短期不能见着成果,马丽丽的一脑门子热血降温不少。
徐明惠送妹妹去学校回来,赶上了女儿的开学式,马丽丽人生的第一件大事终于要开始了。
九月一号,马丽丽第一次跟着妈妈一大早就去学校,她们去的时间提前了一些,徐明惠做为班主任今天得早些到。
“好好听老师的话,知道吗?”
“知道了。”
徐明惠是初中老师,把马丽丽交给她的班主任后,就先走了。
马丽丽的班主任也是之前入学考试的监考老师之一,姓张,教数学,马丽丽小从就跟妈妈来学校玩,自然也是认识她的。
“张老师好。”
“马丽丽好,哎呀,时间好快,你也上一年级了,好了,你们是这个教室,你可以先在教室等一等,其他人应该也快来了。”
“好的。”
今天入学第一天是不上课的,马丽丽带了个旧的书包来装课本,还自带了抹布。
一年级教室就在老师的办公室隔壁,门口排水沟旁有水龙头,马丽丽打湿抹布,把正中间第一排的桌子凳子擦了擦。
她数过桌凳,双人桌,三排五列,最多三十个学生,即便桌子摆得开,教室后也空了一小半。
不过这也是常态啦,本来子弟学校的小学就大多是电厂和林场的职工子女,再加上少数几个幸福小镇本地镇民的孩子,等上了初中后,就会加入几里外另两个乡村民办小学考上来的学生,人数才会多一点。
幸福小镇建在一个大山凹里,林场的住宅区就建在一个大山坡上,而子弟学校则在这个大山坡脚上,前面就是幸福小镇唯一的街道。
整个学校好像一个巨大的阶梯,第一层是水泥篮球场和乒乓球台,围绕着篮球场的是做为宿舍的木制筒子楼、小学部教学楼和带着旗杆的水泥演讲台。
第二层是沙土大操场,这里有非常足够的活动空间,通常也是上体育课的地方,装备有一些固定的体育用具,沙坑、单杠、双杠、排杠和篮球架。
大操场隔开了小学部教学楼和其他的区域,大操场的另一边是另一个作为老师宿舍的筒子楼,旁边就是食堂、开水房、洗澡房。
沿着大操场旁边的大楼梯上去就是第三层,这里是中学部,一栋两层大教学楼,楼下是初中部,楼上是高中部。
中学部的老师们有单独的办公室楼,不像小学部的老师,办公室也在教学楼里。
学校领导的办公室便在办公环境稍差的一楼,二三楼是老师办公室,四楼是会议室。
办公楼小小的楼梯间里,有一个油墨印刷室。全校学生的考试卷都是由老师手写出来后,在这里自己动手印刷出来的。
马丽丽现在读的小学楼位于Y轴上,一楼对着篮球场,有图书馆、阅览室和音乐/舞蹈教室,二楼是低年级部,有低年级部老师办公室、一二三年级教室,三楼是高年级部,有高年级部老师办公室、四五年级教室。
擦完桌凳,马丽丽特地把自己的书包放在座位上自己到外面溜达了一圈,别的年级也有不少早早就来学校的小学生。
回来之后马丽丽发现一年级教室里也已经到了不少家长和小朋友,自己看好的桌子倒没人抢,但搭在桌子上的抹布已经被人拿走了。
“小朋友,你来的可真早,你
【当前章节不完整】
【阅读完整章节请前往原站】
【ggd8.cc】
【退出畅读,阅读完整章节!】